基于实际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所写的事迹材料才是有意义的,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发我们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动中国人物2024事迹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2024事迹篇1
在同事们眼里,刘伯明被称作“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
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刘伯明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刘伯明的对答如流所震惊。
短暂辍学打工后发奋读书
如今,从依安县城到东升村,是平坦、宽阔的沥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条路是条泥土路。
晴天,满是灰尘。雨天,满是泥泞。冬天,满是厚厚的冰雪。
当时就读于依安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刘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的通过这条路往返于家和学校。
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在大哥刘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刘伯明上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做的早饭,然后6点左右从家骑车出发,7点左右到学校上课。到了晚上下课,再骑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就这条泥土路,刘伯明来回骑行了3年,一天往返就是20多公里。
刘伯明当年上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曾经介绍,在他的印象里,刘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没有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时刘伯明家里困难,全班除了刘伯明以外,别的同学都住校,惟独刘伯明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晚往返于农村的家里与学校之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经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亲三舅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_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中辛苦的跑读生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依安县第一中学,如今还有一个名字为依安县伯明高级中学,就是用刘伯明的名字命名,在当地家喻户晓。
当地居民张女士表示,虽然她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刘伯明这个老乡,但是对于刘伯明的故事耳熟能详,所以也一直教育自己在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的儿子像学长刘伯明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2024事迹篇2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原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上士军衔。该同志坚决响应___号令,主动请缨参加边境扫雷任务,2015年7月进入云南扫雷大队后,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服役期间,荣立一等功1次,多次获嘉奖,分别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和同组作业的战友艾岩在位于麻栗坡县老山西侧的坝子雷场作业时,发现一枚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弹,身为作业组长的杜富国深知这种手榴弹当量大、危险系数高,他在报告险情后接到上级“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对艾岩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便小心翼翼地按照作业规程,用小刷子一点一点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突然,“轰!”一声巨响,他倒在了血泊里,保全了战友,自己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在手榴弹爆炸的瞬间,杜富国的身体向左倾斜,阻挡了扑向同组搜排战士艾岩的冲击波和弹片,避免了他身边战友遭受更大的伤害。
11月20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杜富国的病房内,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扫雷大队领导宣读了南部战区陆军为扫雷英雄杜富国记一等功的通令;2018年12月20日,杜富国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革命军人标兵。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
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___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颁奖辞:
你退后 让我来
六个字铁骨铮铮
以血肉挡住危险
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
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
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
你听 那嘹亮的军歌
是对英雄的礼赞
杜富国个人荣誉:
2018年11月24日,被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
2018年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___革命军人标兵;
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2024事迹篇3
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兆祥公社东升生产大队(今红星乡东升村)普通社员家庭。父刘志生(独生子),母生五子、一女,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因其子女多,劳动力少,家境贫困。伯明自幼颖悟懂事,性格内向、坚毅。从小话语不多,人很文静、聪明,其他兄弟4人都没有他头脑灵活,在兆祥公社读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总是班级前三名。伯明爱运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凡是娱乐样样都会,特别爱好下围棋,喜欢踢足球,酷爱体育运动。
1982年9月,刘伯明以优异成绩考入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中。这时家里同时负担6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深感乏力。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元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供他往返。家距学校10余公里,他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往返家和学校之间20余公里。东北夏季天长冬季天短,每年11月份便是冰天雪地。每天要早起两个多小时,上下学都需近1小时,晚8时才到家。他带午饭总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咸菜。一年四季都没换过新衣服。为赚学费,暑假到附近砖厂打力工。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从来不说,却锻炼体魄和毅力,为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6月,高中毕业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飞行基地学校来依安一中招飞行员,他听说考上飞行员读大学不用花钱,还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报考军校。父亲得知后,他对父亲说:"家里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懂事的儿子,父亲感到欣慰。经严格考试和重重体检,最后一轮到齐齐哈尔市体检合格,他成为依安一中唯一被选上的飞行员。1990年9月,刘伯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并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飞过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经几年刻苦训练,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有快速进步。他号称"小诸葛",除学习和训练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愿参与,每次智力竞赛他都参加。有一次,一名以出刁钻题著称的教官连续提问十余个难题,伯明却对答如流。他常说:"只要认真做事,就没有不成的理儿"。从此,教官对他实行"免提"政策。1998年1月,经多年航天员训练,刘伯明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
20__年,"神舟五号"飞船上天前,作为"神五"飞船首飞梯队队员的刘伯明,突然听到母亲病故噩耗,非常悲痛。母亲的去世让刘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恸之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刘伯明始终郁郁寡欢。后来。刘伯明的妻子、战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带他做心理治疗。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他才从母亲去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20__年,刘伯明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同年6月,他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20__年9月15日21时10分,刘伯明作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成员,同翟志刚、景海鹏一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企盼与厚望飞向太空,并同翟志刚密切配合,协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舱行走的伟大壮举,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刘伯明为祖国增光,为家乡添彩,依安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
感动中国人物2024事迹篇4
顾方舟(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男,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宁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伦敦)院士,欧洲科学、艺术、文学学院院士,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长、一级教授。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1957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人物2024事迹篇5
“这是最高荣誉,也是责任、使命和担当!我们村干部要继续努力加油干!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2月25日中午,得到主席亲自颁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杨宁,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
杨宁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十年前,大学毕业的她毅然回到家乡当起大学生村官,一干就是六年,之后被推选为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她带领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创办“苗阿嫂”品牌,成立泗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及“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让94户326人成功脱贫,实现整村摘帽。2020年,杨宁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月25日下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广西代表团乘机抵达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在机场,记者见到了这名神采奕奕、充满活力的苗家妹子。
“今天在台上,主席非常亲切地问,你是苗族的吗?我说,报告主席,我是苗族的,我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他说,你辛苦了,今天我来给你颁奖。我说,感谢主席,感谢您对广西的关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欢迎您有空到广西来指导工作。主席微笑着说,广西我会去的。”说到这里,杨宁深吸一口气,“听到这些话,我感受到党中央对广西、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关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到实处?杨宁认为,人才振兴非常重要,“我们鼓励在外务工的青年回村创业,同时培养更多年轻的党员干部,让他们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
产业振兴也是关键。杨宁对记者说,安陲乡江门村正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比如腊味品牌、旅游以及生猪养殖加工全产业链模式等。她还打算依靠电商平台,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谈起未来,杨宁信心满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如今村民们的思想都改变了,大家对乡村振兴更有干劲。我也会努力奋斗,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人物2024事迹优质5篇相关文章:
★ 先进人物事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