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音乐教案优质5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恰到好处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来进行灵活调整,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秋音乐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秋音乐教案优质5篇

秋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从歌乐曲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体验投身自然环抱的欢欣愉悦,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通过学唱歌曲《捉泥鳅》,结合声势活动,认识四四拍拍号,知道其含义。

3、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与同伴合作用轮唱的形式表现歌曲,歌曲填词新唱,收集有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与大家分享等等。

4、根据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尝试选择情绪恰当的音乐作品进行合作表演,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5、背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熟记管弦乐组曲《朝景》的主题旋律,积累音乐体验。

教学内容:

听:“蓝天白云”“朝景”“放风筝”

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

动:“露一手”

竖笛:“小白船”

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我爱我的家乡》采集与分享我爱祖国

第二课时《蓝天白云》〈捉泥鳅〉认识拍号,四四拍

第三课时〈朝景〉〈美丽的黄昏〉

第四课时〈放风筝〉露一手风筝知识

第一课时

内容《常规课》采集与分享我爱我的祖国主题。

目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重点

难点形体修身

过程一、常规歌训练加形体训练

1、学唱“上课歌”,集体创编动作

2、用音乐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等基本常规

二、节奏训练

tatttaataamen

xxx|xxx|xxxx|x0|

tttatttattttta

三、卡农训练

1、音阶练习(用手位帮助);2、单和弦练习;3、轮唱练习。

四、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关的歌曲。教学重建

第二课时《我爱我的家乡》

内容唱《我爱我的家乡》

目标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重点

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

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形体训练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形体训练。提醒学生注意身体感觉向上挺拔,压肩抬头挺胸。(5分钟)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

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

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4、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三课时《美丽的.黄昏》

内容唱《美丽的黄昏》,听〈朝景〉

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目标1、通过学唱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巩固已初步掌握的合唱技能,要求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去表演歌曲。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了解器乐曲塑造音乐形象的特点,感受乐曲的形象。

重点

难点1、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唱好三部轮唱。

过程一、形体加常规训练

1、听音乐,学生练习正确的坐姿。

2、节奏练习:

xxx|xxx|xxxx|x0|

tttatttattttta

3、视唱练习

(1)、出示旋律:p2

(2)、练习一声部视唱。

(3)、练习三部轮唱。

二、感受歌曲

1、观赏画面“黄昏情景”,同学们,这幅画中你看出了什么?能说一说吗?如我们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3、学唱歌曲。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根据歌曲的情绪,给三个乐句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再唱一唱。

(3)、用不同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说说表现的情绪和意境有什么不同。

(4)、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分三组轮唱。甲组先开始,唱至第二行时,乙组从头开始;乙组唱第二行时,丙组从头开始。

4、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练习

1、歌曲《美丽的黄昏》轮唱时,可用动作或队形变换来配合。

2、动作: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3、队形:按轮唱声部进入的顺序,用不同的队形,边走边唱。

四、欣赏《朝景》

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五、小结

第四课时

内容唱《捉泥鳅》

听《放风筝》

目标一、学唱歌曲《捉泥鳅》。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

二、认识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三、欣赏(童声合唱)“放风筝”。

四、学吹竖笛“小白船”

重点

难点重点:用活泼地心情演唱好《捉泥鳅》歌曲;

难点:创编“捉泥鳅”的动作,用竖笛吹好“小白船”歌曲

过程一:形体训练

二、欣赏〈放风筝〉

1、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师:现在请大家听赏〈放风筝〉乐曲。

2、跟着音乐感受〈放风筝〉的心情,用动作来表现。

三、音乐引入学唱歌曲

1、情境创设,实物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你们玩过捉泥鳅吗?”

老师出示用容器装好的泥鳅,给学生认识一下。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体验一下捉泥鳅的感觉。(配乐《捉泥鳅》,音乐响起时开始捉泥鳅,音乐停止就停止动作。)

“老师小的时候也爱捉泥鳅,捉泥鳅也要懂得方法,通常是用竹篓、勺子或者手电来捕捉它,特别是在田里捉泥鳅,更有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田间见识几位爱捉泥鳅的小朋友。听!他们来啦!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歌曲情绪。”(老师范唱)

3.歌曲新授。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

(2)二听,“从哪些歌词,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

(3)三听歌曲,“歌曲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请大家跟着录音哼一哼。”

(4)学习附点部分的歌唱。找出附点节奏,并数一数有几处?体会在歌曲中的作用。

(5)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6)接口唱练习。学生唱带有附点的一、三、五等单数句,老师接唱双数句。

(7)难点解决。“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

(8)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9)“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10)四四拍表示的意义。

(11)声势练习。“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习。”老师动作讲解。

(12)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习为歌曲伴奏。

(13)老师提问:“在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1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习。

4:自主创编

1.“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情节。那么这首歌曲里描述了哪几个人物?”

2.你能够将这其中的人物表现出来吗?你可以找搭档配合。我们再来听唱一下这首歌,想一想,动一动,我们马上请同学表演。

3.请学生表演并学生评价,讨论如何完善?

5、歌曲欣赏

1.“捉完了泥鳅,好累呀!捉泥鳅的小朋友都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我们也休息一下,请听《蓝天白云》,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2.老师简单介绍歌曲中提到的“六弦琴(吉他)。提问:听出其演唱形式、拍号。

4.今天我们所接触的这两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5.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习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秋音乐教案篇2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对汉字认识有限,导致他们在学习一些歌词较长、段落较多的歌曲时,经常会出现记不住歌词、混淆段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内容等问题,从而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便试图寻找能帮助孩子们快速记忆歌词的办法。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图画很敏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大体甚至准确地描述图画内容,我便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图画来记录歌词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呢?我决定尝试一下,于是,就设计了《小篱笆》这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 学会歌曲《小篱笆》第一段,帮助幼儿准确地记忆理解歌词内容。

2. 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3. 简单了解3拍子的节奏。

活动准备:

?小篱笆》第一段音乐 画图用的.纸和笔(师用) 琴

活动过程:

师领幼儿随音乐入场,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引出歌曲《小篱笆》。

一、 请幼儿认真倾听歌曲,师用画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 师唱第一遍歌曲,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师唱第二遍,帮助幼儿逐句分析、理解歌词内容,并画出相对应的图画。

2、师幼一起看图,完整地说出歌词。

二、简单向幼儿介绍3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1、放音乐,师幼共同看图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引导幼儿了解3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3、请幼儿看着画好的歌词,打着节奏,再欣赏一遍歌曲。

三、幼儿学唱歌曲。

1、 师弹琴,请幼儿看着画好的歌词,跟唱歌曲。

2、 师弹琴,请幼儿完整地合唱歌曲。

3、 放音乐,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四、活动结束,师领幼儿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秋音乐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想以动作、游戏等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通过听、唱、做、演等形式感知和体验音乐中音的强弱变化,运用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物质准备: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乐磁带、雷雨声。

活动重点: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入座)

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了!”(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刚才我们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吗?”(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雨)

二、熟悉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先来听一听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一遍)

2、“录音机里下雨的声音真好听,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3、请你们再欣赏一遍,这一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教师第二遍播放音乐,幼儿回答)

4、教师清唱。提问:“听了杨老师唱的歌中,你们发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状态,及时肯定幼儿的动作)

5、“哇,你们真是太棒了,杨老师刚才看见你们都做得特别好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唱;

(2)第二遍教师伴奏,幼儿自由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刚才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要听好游戏的规则哦:

1、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2、幼儿游戏若干遍。

3、“哎呀哎呀,又打雷下雨了,赶紧躲雨去吧。”

秋音乐教案篇4

活动内容:

小鸡出壳

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

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学反思:

1、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秋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学跳圆圈舞。

2.在和哥哥姐姐及同伴的共同舞蹈中体验集体舞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小熊和洋娃娃的装扮物品

2.班幼儿排演圆圈舞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发兴趣

主要提问:还记得这时什么歌吗?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跟着节奏演唱歌曲。

二、欣赏舞蹈、学习动作

1.欣赏哥哥姐姐的圆圈舞

主要提问:你能看出谁是小熊谁是洋娃娃吗?

洋娃娃和小熊是怎么跳舞的?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从动作上分辨出洋娃娃和小熊;幼儿对洋娃娃和小熊的动作以及何时转身拍手能否关注。

2.两人一组学习动作

交代任务:两人一组,商量一下谁做小熊谁做洋娃娃,然后用你的动作来告诉大家。

两个朋友交换一下角色,我们再来跳跳舞。

重点关注:幼儿间是否能够协商共同舞蹈。

幼儿是否有分角色舞蹈的意识。

三、感受队形、装扮表演

主要提问:看看洋娃娃和小熊谁站在圈上,谁站在圈外?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关注到在准备过程中洋娃娃和小熊的站位,是否能有次序的去装扮自己的角色。

幼儿是否对装扮跳圆圈舞感兴趣。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小百科:熊(英文名称:bears):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虽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险的动物,但在马戏团或动物园中,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没有它的踪迹。熊科是个大家族,可分为4属:懒熊属、眼镜熊属、马来熊属、熊属,8种。

秋音乐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科学乐教学反思优秀6篇

苦与乐作文300字8篇

苦与乐作文300字优秀8篇

苦与乐作文300字最新6篇

苦与乐作文100字8篇

苦与乐作文300字推荐7篇

苦与乐作文300字模板6篇

苦与乐作文100字推荐7篇

我的苦与乐作文400字精选6篇

我的苦与乐作文400字推荐8篇

秋音乐教案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