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清晰的教案,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通过一份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能听辩“独奏”这一形式。
2、 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教材分析
教材借助其他姊妹艺术融诗、画、音乐为一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时,在充满海的品味的音乐声中去朗诵《大海》这首诗。并在此基础上教唱《大海》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大海》
1、看看听听。教师播放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边听音乐边看书32页图画。简介名画欣赏《海滨的渔船》及作者。
2、听听读读。教师与学生一起听小提琴独奏《大海》,并在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大海》这首诗歌。
3、学新知识。结合课文巩固复习善于表现优美、抒情音乐的乐器——小提琴,了解“独奏“这一形式。
4、唱唱想想。教师和学生一起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歌曲。演唱时请学生体验“f”个这力度记号安排在歌曲什么地方较合适?并想象一下大海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曲谱如下:
学唱歌曲时,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分句演唱的方法。如:教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再反过来学生唱前半句,教师唱后半句,最后一句齐唱。
4、唱唱做做。熟唱歌曲后,教师可请学生做以下活动,◎模仿各种不同情景的大海发出的声音。◎用自己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大海的不同情景并发出不同的声音。◎请编出或讲出有关海的一些故事。
5、唱唱划划。教师启发学生随着自己的演唱旋律画出旋律线条,并做书35页练习1。
6、听听画画。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对象进行拓展教学。如:大海是多姿多彩的。并不永远是风平浪静的。听赏管弦乐曲《天方夜谭》的几个片段,他们描写了不同的“海”的情景。请学生把听赏后的感受用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7、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爱惜水资源,不污染水资源,保护大海,不让大海受到污染。并且环保从自己做起。
教学反思:本单元通过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能听辩“独奏”这一形式;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学生结合《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些神话故事,欣赏起来有自己的一些感觉,但是学生对这种交响乐的理解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渗透一些交响乐的欣赏。
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读通课文,初步了解扬科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找出表现扬科热爱音乐的句子。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
那么你怎么看到扬科爱小提琴的那颗心的呢?(跪、抬、望、心爱)
请你读一读,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读得真好,老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但听到了声,还感受到了情。请大家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能听老师读一读吗?(放音乐)表扬老师好吗?
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
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笔下的扬科。
有句俗语:男儿膝下有黄金。可小扬科却在小提琴前面下跪了,是啊,他是如此深爱小提琴,如此渴望拥有小提琴。你知道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写出了扬科对小提琴的爱吗?
交流重点句:
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拍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
找得真快,你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吗?谁愿意再来读读?
是啊,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请问同学们,扬科的一切又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生命)
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介机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课件出示)
什么是叫短工?
用文中的话来说是什么?
把扬科母子比作什么了(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
寄居是什么意思?把扬科母子比作寄居在人空屋檐下的燕子,那是怎么的一种情景?
是啊,如此的不安定的生活经历,扬科又还能拥有什么呢?除了生命,他一无所有,于是他降低了要求“只要让他摸一下,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课件出示)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个句子,体会一下扬科对小提琴最低限度的渴望。
是啊,只要让他摸一下就够了,哪怕只是摸那么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
“只要……哪怕……也……”(课件出示)谁能用这个句型再来说一句话。
从同学们凝思的眼神中,老师发现有点难度,要不老师先给大家一个提示:爸爸出差有半年了,我十分想他……他十分热爱劳动……
二、扬科用树皮和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但是怎么拉,也不像旅店里的小提琴那样好听。它声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但他还是一天到晚拉着。(课件出示)
扬科太想要一把小提琴了,于是,他用树皮和马鬃自己做了一把,但是怎么拉,声音还是那么小,而且小得可怜,就像蚊子哼哼似的,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天到晚拉着。同学们,扬科是多么地爱小提琴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从我们的琅琅书声音中,读出扬科那颗爱小提琴的心。
老师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三、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他悄悄地从草堆边爬过去,爬到食具间门前。门开着,小提琴挂在正对着门的墙上。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哪怕一次也好,至少可以让他瞧个清楚。(课件出示)
你从词句看出了扬科爱小提琴的心,至少是他想仔细看看小提琴的情?(悄悄地、爬、哪怕、至少)
说得真好,那你能来读读这段话吗?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只是想看看小提琴,那本应该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啊,可扬科却为什么要悄悄地看,要爬着去看,哪怕只看一次也好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他是牧童,是不能去食具间的;地主仆人的小提琴;会被仆人打的;)
是啊,不说能拥有一把真正的小提琴,就是摸一下、看一下小提琴对扬科来说却也如此地艰难。可是一天傍晚……(配乐朗读第10、11自然段)。
刚才大家听得都很投入,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扬科来到食具间,那把小提琴就挂在墙上,这时他是怎么做的?(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望了很久很久)
是啊,面对心爱的小提琴,他只能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他望了很久很久,他会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你想像的翅膀,完成下面的小练笔。
扬科眼巴巴地望着心爱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想:……(课件出示)
扬科是个牧童,他住的是草堆,地主的食具间他是万万不能进去的。但也还是走了进去,文中有个句子写出扬科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
他觉得自己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课件出示)
用笼子来比喻什么?扬科像什么?笼子中的小动物,他们的命运是怎么样的呢?可扬科为什么还偏偏要闯进去呢?闯写出了什么?(对小提琴强烈的爱,这种爱战胜了害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课件出示)无法抗拒的力量——对小提琴强烈的爱,这种爱战胜了心中的恐惧。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挑选一句话读给老师听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是啊,扬科以他对小提琴强烈的渴望与爱战胜了心中的恐惧,走进了本不应该走进的食具间,那么结果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个内容,有待我们语文老师继续给大家讲解。
下课,谢谢同学们!
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篇3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族歌声中高亢嘹亮和欢乐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二、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
三、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为歌曲伴奏。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饿声音延长歌曲,尤其是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踏步和三步一靠。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第二课时
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a、做游戏前,教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办法。
b、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跑,鼓声响起之前,教师要给速度,如;一二一起。鼓声停,学生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响声去做走或跑。
c、学生可在作为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例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养学生的自控,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例外圈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d、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第三课时
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结合地理知识简单介绍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敲击声音与唱歌合起来效果?)
4、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得。
聆听《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 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 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
2、学唱歌曲《大海》
3、表演歌曲《大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大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大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大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大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篇6
课时目标:
1.在两首相同主题,不同表现形象的歌乐曲中体会大海的变幻莫测。
2.能用图形表现出自己听到的不一样的海。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具准备:
教学磁带,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聆听《大海摇篮》
1.师课前将歌词板书出来,但留部分空白
2.谈话导入:刚才我们演唱的海是什么样的海?(温柔,宁静的),你们知道生长在海边的小朋友喜欢把海比作什么吗?
3.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歌词中找出答案。
4.初听歌曲,仔细听将歌词补充完整。
5.复听歌曲
设问:从歌中你感受到小朋友对大海是什么感情?
6.再次复听,生在“啊,大海摇篮”的地方一起演唱,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7.小结:为什么作者把大海比作摇篮?
四.聆听《海上风暴》
1.设问:你们见过大海的另一种模样吗?是什么样的?
2.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设问:在音乐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边听边引导学生想象,感受。
3.复听
你能用线条表示出你此时听到的大海吗?
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