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内容与活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考虑如何使教学内容相互关联,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节奏中班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节奏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想象、创编出多种用身体唱歌的方式。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用身体唱歌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一段优美的音乐、一段欢快的音乐、电脑、数码摄像机、手、脚、嘴、舌头、拍屁屁、排腿、
拍肩的图片,节奏谱、小蜻蜓音乐、《你好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随欢快的音乐入场。
2、请幼儿有节奏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和老师一起有节
奏的拍手或者拍身体的其它部位互相问好,同时伙伴之间互相问候唱《你好歌》。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刚才问好的时候,我们都用身体的哪些部
位来唱歌了,请幼儿边说,教师边用图片表示出来,同时请幼儿来实际操作(演示用这些部位来唱歌例如捏鼻
子发出声音,叩牙齿发出声音,弹舌头发出声音,伙伴之间拍手或者拍肩等),感受用身体的这些部位来唱歌。
2、教师出示一段节奏谱,请幼儿说出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
唱出来,并且用图片标记记录下来,接着请幼儿来表演(可以用一种方式、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或者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出最好听的唱歌方法一起来表演)。
3、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请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唱歌”。
4、再次播放这段音乐,请幼儿换一种方式用身体来“唱歌”表演,教师用数码摄像机录下幼儿的表演。
5、请幼儿通过电脑欣赏自己刚才的表演。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2、请幼儿随《小蜻蜓》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到外面去寻找更多更美妙的声音。
节奏中班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音乐的美妙声音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耳边。音乐,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音乐,使人的心情更舒畅。所以,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散步、室内活动中,随时随地都会听到从孩子口中发出的歌唱声、打节奏声,根据幼儿这一兴趣,我为幼儿创设了这一活动内容,以此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会四四拍两种节奏型打法x x x x x x xx x 。
2 、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初步认识打击乐器,并且知道其打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打击乐器,并且知道其打法。
难点:学会四四拍两种节奏型打法x x x x x x xx x
活动准备
1、画好的蘑菇小屋两个。
2、幼儿每人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草地上发现了两间小蘑菇房子,房子里呀藏着小秘密,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让我们一起来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去吧。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开火车到第一个蘑菇房,学习四四拍第一种打法
(1)告诉幼儿x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大。
(2)分别出示小手,小脚,排肩图片,用拍手,跺脚,拍肩学习第一种打法
2、幼儿开火车到第二个蘑菇房,学习打法。
(1)引导幼儿比较两种节奏型的不同之处,告诉幼儿两个xx挨在一起时,他们象好朋友手拉在一起时,我们在打节奏时要快打,幼儿和老师练习打几遍。
(2)这个蘑菇房子里藏着什么呢?
出示小狗,请幼儿用小狗的叫声打节奏,小狗的朋友也在这里,出示小青蛙,请幼儿来打节奏,依次出示小猫,小鸡幼儿来学习第二种打法。
(3)幼儿认识打击乐,用打击乐器,练习两种节奏型。
小动物有好朋友,我们小朋友也有好朋友,请幼儿把凳子下的乐器拿出来进行学习和练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玩的真高兴,现在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回家吧。
节奏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合作演奏,学会倾听、评价别人的演奏。
2、能感受乐曲aba的结构特点,能拍准乐曲的节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3、能根据乐曲的节奏方式设计配器方案,并能使用乐器看图谱、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沙锤每位幼儿一件;节奏图谱;音乐磁带;活动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小看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
3、看图谱拍出节奏型,用身体动作表示。
4、幼儿根据节奏型选择配器。
引导幼儿用试一试的方法配器,老师将乐器标记贴在图谱上。
5、幼儿看图谱,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6、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看指挥演奏。
每位幼儿每件乐器都演奏一次。引导幼儿注意乐器演奏声音的谐调,演奏出优美的声音。
7、请小朋友当指挥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演奏的好听、统一,怎样看指挥演奏?”
8、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节奏中班教案篇4
平时,我们经常开展猜谜活动,幼儿对猜谜游戏很感兴趣。如何巧妙地将猜谜和歌曲融为一体,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思考中,我很自然地想到动物猜谜的音乐活动,于是我就选择并设计了本活动——动物猜谜歌。它既能丰富幼儿说唱、问答歌曲的知识,又能从中体验到语言艺术的精妙。
1、感受说唱歌曲的新颖有趣,学习有节奏地念象声词。
2、尝试用|××|×××|的节奏仿编谜语,体验自由创编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发挥创造性。
1、儿熟悉谜语的游戏
2、动物的图片若干、节奏谱、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3、环境创设“森林动物王国”
(一)玩猜谜游戏
教师与幼儿伴随音乐走进“森林”边猜动物谜语,并找出谜底(小动物娃娃)从而体验到猜谜游戏的乐趣。
(二)练习节奏谜语
1、幼儿边拍节奏边说谜语,巩固已学谜语
2、教师启发幼儿听音乐节奏自己练习已学节奏谜语。
例:
× ×| ×× ×| × ×| ×× ×|
脑 袋 圆圆 的,耳 朵 大大 的
× ×| ×× ×| × ×| ×× ×|
鼻 子 长长 的,身 体 胖胖 的
(三)分小组仿编动物猜谜歌
1、教师引导幼儿按节奏,编出谜词。要求编出动物特征,不能编动物名称。
2、将幼儿仿编的谜词配上音乐练习,边拍节奏边唱谜语。
(四 对唱游戏
1、集体对唱:教师唱出自编的谜语,幼儿唱出谜底
2、小组对唱:一组幼儿唱出自编的谜语,其他组幼儿唱出谜底
(五)活动延伸:设置一个区域,让幼儿将自编的谜语用图或符号画出来。
活动题材新颖,节奏感强,将谜语和歌曲巧妙地融合。你问我答的游戏形式,幼儿十分感兴趣,积极地参与活动。活动中幼儿自编谜语,有效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若将民间游戏纳入活动(如:以猜拳的游戏形式边问边答),更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持续参加活动的热情。
活动选自福建省新编教材,此活动将民间游戏——猜谜和音乐说唱形式融为一体,既传承了旧的活动形式,又保持了趣味性,有效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森林动物王国”的活动环境,当幼儿随着美妙的音乐融入其中时,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以说、唱、问、答的方式与教师、小伙伴一同游戏,依据已掌握的节奏,模仿或自由地表演小动物。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本活动是第二课时,如果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即兴创编谜语进行扩展,也可将扩展至其他类别,如:人物、植物、水果等,对拓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会更理想。
节奏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
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1、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节奏中班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