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果展示为导向的教案,激励学生分享与传播自己的学习成果,教案中明确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成长,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跑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跑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猜猜、想想、说说来理解图书内容。
2、能根据物体的轮廓进行合理的猜测,发展思维能力。
3、在猜测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猫玩偶、手电筒、大图书、小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出示小猫玩偶,猜猜小猫为什么这么开心?
(幼儿自由猜测小猫开心的原因)
过渡语:小猫究竟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答案就在照片里。
2、出示小猫图片:
提问:小猫为什么这么开心?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过几岁生日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在过生日的时候,什么事儿让你最开心?(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过渡语:小猫过生日又会遇到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书。
二、看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提出看书的要求:大眼睛看仔细,把看到的先藏在心里!
2、集体看图书1—3页。
提问:小猫生日那天发生什么事情了?(停电了……)
哪一页是说小猫生日停电的?请一名幼儿把它找出来。(图2)
3、出示图2提问:这是什么?黑乎乎的房间里怎么会有两个圆溜溜、闪光的东西?
过渡语:小猫不但有亮眼睛,还有聪明的脑瓜,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小猫想出了什么好主意?(用手电筒)你们用过手电筒吗?打开手电筒会怎么样?
4、师拿出手电筒,我们一起来找找小猫的屋子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打开橱门,说说、数数里面的东西是什么?有几件)
5、师小结:有了手电筒,屋子一下子亮了起来,能看清楚屋子里的'东西了,小猫很高兴,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
过渡语:叮咚、叮咚,好像有客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猫家来了哪些客人。
6、集体看图书4—6页。
提问:小猫家来了哪些客人?(小白兔、小猴子、小刺猬)
谁能找到小白兔这一页?(幼儿找出图4)明明是黑影子,你怎么知道它是小白兔?(师公布答案)
后面哪一页会是谁呢?(出示图5—1)
最后这个可是最难的,它是谁呢?出示图5—2,到底是谁?
7、出示图7:这下小猫家可热闹了,小猫家来了几位客人?猜猜客人们会给小猫带来什么礼物?(幼儿自由猜测)
三、看影子找相应的礼物。
过渡语:究竟有什么,让我来瞧一瞧!那么多的礼物呀!不过今天有点麻烦,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只能看见这些礼物的黑影子,有的还只能看到一半影子,你们瞧!
1、出示许多物体的影子图片。
交代要求:请幼儿每人拿一个礼物袋,先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是什么礼物?
再带着礼物袋到后面的桌子上去找一找,把这件礼物找出来,装进礼物袋里。
最后把礼物袋送到小猫的身边。
2、幼儿自选礼物袋到后面的桌子上找相应的礼物。
教师巡回指导:记住你为它找到了什么礼物!
3、请幼儿说说自己找到的礼物是什么?
四、为小猫唱生日歌庆祝生日。
教学反思:
我注意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如在出示小猫图片时,我引导幼儿进行细节观察:“看看小猫过几岁生日?”通过幼儿细致的观察,使孩子们知道有蛋糕就代表着要过生日,并通过点数五根蜡烛知道小猫今天过五岁的生日。我认为,阅读重在细节,有时孩子们会忽略细节,而我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观察,逐步培养孩子们阅读时细致的观察能力。当然,这不是在这一个活动中就能落实的,而是我们老师心中应具备的一种理念。
小百科:生日,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
关于跑的教案篇2
学内容:教材第94~96页三角形、四边形、圆、轴对称图形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6~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三角板、圆规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圆的纸片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线和角的知识,线和角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平面图形中的封闭图形。(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掌握一些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并能画出一些图形。
二、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提问:用线段来围出一个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三角形并画一个三角形)
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提问:三角形可以狡什么来分类?(板书:按角分: 按边分: )出示第94页的'分类图,让学生说说各是按什么分类的,各分为哪几类三角形。(接按角分板书: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接按边分板书: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提问:谁来根据左边的图,说说这三类三角形各自的特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这三类三角形,同时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三角形。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板书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请大家拿出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说明两条边相等和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板书画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说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相等吗?试一试。
3.学生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完成后口答,老师在黑板图上板书。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指出: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里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它就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5.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6.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
三、复习四边形
1.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板书四边形并画一个四边形)
2.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第95页四边形的图。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提问: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指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是梯形。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3.做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图形的高。提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四、复习圆
1.复习圆的特征。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圆,井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在黑板上画出圆)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在圆里画出几条表示这样的距离的线段)为什么?
2.学生口答。
请大家看第96页想一想的问题,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一练第5题。
学生填充,然后口答。
五、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板书:对称轴)追问: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3.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4.做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画出对称轴。指名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说明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六、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6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判断,然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在课本上选择,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11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4.做练习十八第12题。
让学生画在课本上,然后说明各有几条对称轴。
5.讨论练习十八第13题和第14题。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和各自的想法。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8、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9题
关于跑的教案篇3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提纲式教学法。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背诵1、2、3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的作用,强调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荀子塑像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检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
五、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研习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3)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它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两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非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学生齐读第2段,以词语提纲为线索背诵第2段。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教案《‘教案’9、劝学教案》。
(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提问:作者选哪些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在段落提纲的基础上扩展增附词语提纲。
明确:跂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招见者远
顺风呼闻者彰
假舆马致千里
假舟辑绝江河
(3)要求学生模仿第2段的思维推理模式,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讨论分析本段的推理过程。
学生讨论。
教师引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有顺境,有逆境。关键在于每个人自身的努力,发扬主观能动精神,不但会利用现有的条件,而且要学会创造条件改造环境。英国首相丘吉尔本来口吃,后来成为演说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的一个典型例子。
(4)学生齐读第3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教师强调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跂②致③绝④假
3.学生朗读2、3段,背诵1、2、3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习第4段,背诵第4段;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探究性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小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学生齐背一遍,再抽查两名学生独立背诵。
二、师生共同研习第4段
1.学生齐读第4段。
2.请学生列出本段的词语提纲,并用图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过程。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明确
3.借助词语提纲、思路推理图示,学生按图索骥,尝试背诵。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跬②镂③一④焉⑤至
对"至"作重点分析:下面两个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区别?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①句强调指出自身积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的意思,②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
4.学生齐背第4段。
三、分析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学生从课文中选择相关句子作答。
明确:①比喻说理,形象透彻;②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③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对偶、排比句式。
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反复体会。
四、探究性阅读训练
1.提问: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学习文化知识。
教师否定,点拨并引申: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
?劝学》中未选入本文的语句有"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些语句也可以证明荀子劝勉人们学习就是让人们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历史和现实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时至今日,先贤的宏声巨音仍回响在现代都市和乡村的上空,引领着人们求美、求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实施不正印证了这一点吗?刘海洋伤熊事件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现代的些许缺憾。
当然,荀子讲学习要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和态度,对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
2.提问: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从开篇到结尾始终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论述,"人"实质上是本文反复咏唱的主旋律,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写了哪些人呢?
学生明确:"君子""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知道"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个境界。
教师适当引申: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主张用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抑"恶"扬"善",避"恶"就"善",所以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学习的重要性。
3.请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两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适合的段落中去,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
教师略作解释:冥冥:精诚专一,埋头苦干。昭昭:明显的样子。惛惛:同"冥冥"。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关于跑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让幼儿知道江阴有哪些食用的特产和日用的特色制品。
2、品尝江阴特产:马蹄酥,让幼儿体验江阴特产的味美特点,并回忆其他的特色制品。
3、引导幼儿更深地了解江阴,增进热爱江阴的情感。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各种可吃的特产:如马蹄酥等实物。
2、其他的特色制品。
活动过程:
1、出示江阴特产的实物,提问:
“这是什么?平时见过吗?吃过吗?什么味道?好吃吗?(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回忆平时吃时的美味。)
2、小结:这些东西是我们江阴的'特产。
3、请幼儿品尝江阴特产:
“现在,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尝一尝江阴的特产,吃完了告诉我是什么味道?在我们的家乡江阴有那么多好吃的特产,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告诉大家?”(幼儿品尝特产,并且讨论)
4、请幼儿说说除了这些,还吃过哪些江阴特产?(幼儿自由讨论,如萝卜干、大麻糕、花生糖、芝麻片等等)
5、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我们江阴的特色,特别是江阴萝卜干闻名各地,很多外地的游客到我们江阴来旅游时都要带一些回家,我们江阴的特产在全国可有名啦!
6、幼儿讨论:江阴除了这些有特色的食品外,还有哪些日用的特色制品?(如:梳篦等)
7、活动延伸:画特产
“请小朋友把自己吃过的、用过的江阴有名的特产都画下来,我们送去给广告公司,为我们江阴这么有名的特产做做广告,请更多的外地客人来吃、来购买吧!”
活动反思:
具有代表性的江阴特产有马蹄酥、黒杜酒、刀鱼等,在原来,这些特产闻名全国,但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这些特产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现在,说起江阴特产,全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而我们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却并不知道。因此,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江阴特产的种类,通过品尝特产,谈论其他的特色制品,强化了江阴的特色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江阴,产生了爱江阴的情感。
关于跑的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爱地球母亲,愿为环保出力。
3.对破坏环保的行为不满和愤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环保的名言或警句;有关环保的消息或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初步感知抽烟带来的污染
1.猜一猜:教师出示一张白纸,白纸上边有一个黄色的印记,让学生猜一猜黄色的印记是什么?
2.演示结果:教师播放白纸被香烟熏留有焦油而变黄的课件,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烟的危害。教师由此导入,调查学生家里是否有人会吸烟,并让学生谈一谈家人吸烟的时候自己在旁边的感受,进而引出课题并板书:环保在我家。其中“家”字用图代替。
(二)调查与实验,认识各种污染的危害
1.家庭环境调查表家庭生活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现象有什么影响
室内吸烟污染空气
洗衣粉水污染水土
冰箱、空调制冷破坏臭氧层
…………
污染现象:杀虫剂、油漆、洗衣粉、清洁剂、装修、油烟、噪音、电磁辐射(电脑、电视)。
同学们发现了不少家庭当中的污染。那么,除了刚才同学们在报告中所提到的污染现象,还有没有我们在家里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污染呢?
2.演示:家用洗洁剂的污染。用洗涤灵水浇蒜,模拟日常刷碗水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的危害。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结合实际讨论:我们每天用的刷碗水都到哪里去了呢?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3.小结:学生谈感受与认识。
(三)讨论与建议,怎样保护家里的环境教师引导讨论: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如果家里的环境被污染了,我们还能健康地生活吗?那为了我们能在家中健康地生活,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家里的环境呢?(垃圾分类;尽量不使用塑料袋,用布袋或篮子买菜或盛东西;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木筷子、纸杯等;使用环保洗洁剂;少使用杀虫剂;少吃口香糖;不乱扔旧电池;一水多用……)
(四)制作与展示,宣传落实环保从自身做起
1.制作内容。
(1)抄写有关环保的名言或警句。
(2)介绍一个环保的消息或故事。
2.动手制作。现在同学们就利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进行制作,比一比,看哪一组做得最好。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调查、亲手制作和展示,清楚了环保行动就在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注意环保,同时我们也要向其他人宣传环保,大家都动起手来进行环保,为了环保人人都行动起来,我们居住的环境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共同的家——地球才能变得更美丽!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2 、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 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
教学设计:
一、水资源危机
课前安排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从电影,电视录像、报刊、杂志、网络等各个方面获取信息。
教师总结: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在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缺乏获得安全用水的渠道。
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东北、华北等北方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问:缺水成为世界性的普遍问题,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节水呢?
问: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问:面对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观看、讨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二、珍惜惜每一滴水
问我们学生应该为防止水污染作出哪些贡献?
善用资源 保护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在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有些是可耗尽、不可再生的,知道过量使用可耗尽资源的危害和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相应的研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了解怎样善用资源、保护环境,知道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办。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研讨能力。
一、课前准备
1、人民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及其危害的典型事例或相关录象。
2、节约使用资源、重复使用资源、循环使用资源的方法和相关的录象。
3、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的录象、投影片或挂图。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生物资源、第9课还学习过《矿产资源》。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矿产资源?
2、讲述:石油、煤、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生物资源只是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了解其他自然资源,学习怎样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许多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
(1)讲述:地球好比是人类的母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地球上自从出现了人类,自然资源就在不断地被利用。
(2)谈话:广播、电视、报刊经常报道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爱护,你们能说说哪些是自然资源?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自然资源的插图,提问:图中展示了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分别向人类提供了什么?
(4)讲解:以上所提及的自然资源,有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些则是有限的、可以被耗尽的,我们称它们为可耗尽的自然资源。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为什么?
(5)学生讨论、汇报。
(6)师生小结。
2、了解滥用和破坏自然资源的危害。
(1)提问: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生活中,人们向自然索取了什么?又还给自然什么?这样带来了什么后果?
(2)学生讨论并记录、交流讨论结果。
(3)小结:人类要生存发展,就要利用自然资源。然而,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滥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将会给自然和人类本身带来巨大的危害。肆意挥霍、破坏自然资源的事时有发生,今天的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善用资源,保护环境。(板书课题)
(4)介绍人们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及其危害的典型事例或播放有关录象。
3、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善用自然资源。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善用自然资源?
为了帮助同学们讨论,课文中提出了三个问题,边看这几个问题,边讨论。
(2)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结:善用资源就是要节约、合理地使用资源,我们提倡循环利用物品,不使用一次性物品。
(三)巩固总结
1、讲述:人类已经从自然中获取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同时又严重地破坏了自然资源。如果再不注重保护环境,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宝贵的自然资源将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平时的哪些生活习惯是不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的?应该怎样改进?
(四)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注重节约自然资源。
2、向家长宣传善用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你
教学目的:
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艺术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爱护和保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以动物保护为,学生尝试运用绘画形式抒发关爱动物情感,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八哥鸟》歌曲录音,结合歌词讨论交流对歌曲的理解,想象八哥鸟遇害的情景。
2、欣赏《鳟鱼》歌曲录音,结合歌词讨论交流对歌曲的理解,想象小鳟鱼被捕捉的情景。
(对照两首歌曲,感受动物遇害遇难的命运。)
4、揭示课题
二、新授:
1、讨论:
(1)怎样
对待和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生活中的一些人的行为让我们愤怒!善待动物,尊重生命,让我们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2)你准备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积极行动? (引发讨论动物的生存环境、命运,激发情感共鸣。)
2、欣赏:
欣赏相关艺术品,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对这一进行创作表现的?这些作品向大家传递了哪些有关信息?
一组用画笔表现可爱动物的图片画,从积极一面表现人对动物喜爱。
一组人类野蛮杀戮动物的环保宣传摄影,从反面教材揭示,促使学生萌生要开展环境保护的积极心态。
(正反两方面的形式对比,抒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3、美术表现建议:
(1)以装饰性手法对歌曲内容进行绘画表现
(2)制作头饰,组织围绕歌曲的进行舞台美术方面的创作表现,为综合情境表演创设环境氛围。
师生共同构思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抒发自己对动物朋友的友爱与真诚情感。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选择身边的材料进行动物题材的造型表现。
巧妙运用表现材料,富有创意地进行手工制作表现。
四、拓展
1、相关文学作品欣赏
2、藏羚羊绒披肩“沙图什”是西方上流社会高档的消费品,但正是它的精美导致了藏羚羊的灭顶之灾。就藏羚羊与“沙图什”展开讨论。
地球——共同的家园
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懂得地球是人类和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们应该友善地对待一切生物。
2、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保护物种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种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地球是人类与各种生物共同的家园。
难点:组织学生调查珍稀动植物种类,作好记录,并提出合理化的保护建议。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哪些生物吗?
2、讲述:动物、植物、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介绍地球物种,指出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1)谈话: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你们知道地球上生存着多少种生物吗?
(2)讲述:地球上生活着5000万多种生物,这些生物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2、认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讲述: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它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这些宝贵的资源正在遭受破坏。
(2)指导学生看课本第70~71页阅读资料的第1~2页。
(3)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哪些物种已经灭绝了?灭绝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物种正濒临灭绝?
关于跑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