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优秀教案,我们可以学习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有效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精神,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古诗鸟的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诗鸟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小学古诗教学要眼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情感,体会用意。遵循以下思路展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品读感悟——读背体会。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池上》写乡村孩童的天真可爱,一是“偷采”,二是“不解”;而《小儿垂钓》中则有“映身”、“遥招手”、“不应人”。教学中要把诗句中写景和叙事的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巧妙地过渡引导,使整首诗的意境浑为一体。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生默读,读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3)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两首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题。
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配乐范读。边听边想画面。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
三、读课文,悟道理。
师:小孩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师:你认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四、指导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两首
稚子垂纶
小儿垂钓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借问
古诗鸟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古诗鸟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
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
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
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
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
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
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附: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细流树阴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风——明月
瓜洲夜景
归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诗鸟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同学受到热爱大自然的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俺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
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俺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⑴出示整首诗。
⑵指名读一读。
⑶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⑷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考虑:诗人看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通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⑴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小结:
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誊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近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舒畅愉快
门泊东吴万里船。远景
古诗鸟的教案篇5
一、揭示课题
1、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2、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 红杏//出墙来。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1、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
心情如何?想到什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古诗鸟的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 立秋古诗的读后感
★ 痴鸡古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