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撰写教案时,会使用多种教学工具,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一份注重情感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0的减法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0的减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发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6、7的组成图,
1、生动手连一连
2、动口说一说6、7由哪两部分组成?
二、学新知
1、出示图
2、生观察说图意
3、引导讨论:表示的意义。同桌讨论,小组汇报
?
4、把两部分合起来列式?
5、练习有关6、7的加法
3+32+44+3
6、出示西瓜图,生说图意
猜猜筐里有几个西瓜?根据什么?
怎样列式?
7、算一算
7-26-57-4
可以摆一摆,同桌交流汇报
三、游戏
四、练习
1、看图列式p61t1
先说图意再列式纠正
2.比一比谁最快
6-31+67-45+23+46-24+27-67-57-75+1
3.猜球
五、小结
在生活中有很多得数是6、7的加减法,你能找到吗?
六、作业:找生活中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板书
有关6、7的加减法
植树图西瓜图
2+5=76-4=2
10的减法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18例2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列竖式时,为什么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
教学关键
通过学生操作实物,电脑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质疑、讨论、总结的过程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方法的纸条、聪明宝葫芦、水果蓝贴图等。
学生资料:
小棒,有关申奥情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提问:昨天,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谁愿意说一说?
师谈话:是的,这份激动真让人难以抑制。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自豪。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出示统计图表)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师谈话:你们想了解的问题可真多,别着急,我们慢慢来,先看第一个。(出示例2)
学生1:北京在第一轮就以超过半数的优势胜出了;
学生2:我知道还有法国的巴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日本的大坂,加拿大的多伦多;
学生3:我知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他要参加我国举办的奥运会;
学生4:当宣布是北京的时候,全国都沸腾了。
学生1:北京比巴黎多几票?
学生2: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几票?
学生3:北京比多伦多与巴黎的票数和多几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申奥的资料。同学们兴致高昂,从中了解了许多的知识。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申奥的资料。同学们兴致高昂,从中了解了许多知识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孩子们那无比兴奋和成功的自豪感。
二、探求新知
1.组织活动
2. 汇报成果
3. 比较评价
4. 随机练习
(播放录音:亲爱的小朋友,我是你们的老朋友问题小精灵聪聪。今天我们又见面了,这道题该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56-18=)
师提问:你会算吗?试着做一做,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借助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来摆一摆。
师谈话:把你的好方法和你的合作小伙伴互相说一说,看谁说的又好又有道理。
(音乐声响起,讨论结束)
[评析:教师准确地把握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探索56-18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这样学生有思考,有方法,在交流中才有话说。从而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师提问:同学们讨论的真激烈,谁愿意说说你的方法?(板书各种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请你再摆一次好吗?
师提问:通过观察摆小棒的过程,再看看刚才那位同学的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评析:用竖式计算和摆小棒的方法,本身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层次的学生的思考结果。教师在此有意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方法,自然地沟通了算式和操作的关系,使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对竖式的算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师点题:像这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的算式称它为退位减法。退位时在十位上点一个点(课件同时出示小棒图和竖式的动态过程)。
师提问: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请说说理由。
说到列竖式,谁能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谈话:现在从剩下的几个问题中选一个,用这两种方法都来试一试,看看是从十位算起方便还是从个位算起方便?
[评析:《课标》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允许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当学生出现争议时,梁老师没有立即要求从个位算起,而是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去计算、去比较。在比较中,体会,发现。尊重学生的不同算法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是充分发扬学生主人翁的精神,这不正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吗?]
学生答:56-18=
学生独立活动。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1:我是把18分成16和2,先用56-16=40,再40-2=38;
学生2:我是把18分成10和8,先用56-10=46,再46-8=38;
学生3:我是先40-10=30,16-8=8,再30+8=38;
学生4:58-18=40,40-2=38;
学生5: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56-18=38
5 6
-1 8
—————
3 8
学生6:我是用小棒摆的。我是先摆5个整捆,6个单根,6根减8根不够减,拆开一个整捆(10根)16根减8根还剩8根,4捆减1捆是3捆,合起来是38根。
学生重复摆小棒的过程。
学生答:摆小棒中的拆开一捆,就是从竖式中向十位退一,和6合起来是16,16根减8根就是竖式中的16减8。
学生1:列竖式的方法,这样不容易出错;
学生2:我喜欢心算,这样快。
学生1:首先数位要对齐;
学生2: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学生3:退位后十位上的数字别忘了减一。
学生4:可以从十位减起。
学生练习、汇报,发现从个位减起比较方便。
学生方法各种各样,有的甚至连我也没有想到。就是摆小棒的方法也有好几种。
在同学们说方法的同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贴到黑板上,还有一些方法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只能临时画到黑板上。在众多方法中,摆小棒的方法是最一目了然的,通过学生演示学具,让其他同学看得真真切切。
这位同学把竖式的过程说的既详细,又说出了重难点之所在。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最后,这位同学提醒大家别忘了写横式的得数。他那小老师的专注,认真的神态博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这个时候全班静悄悄的。80双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进而甜甜地笑了。我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这时有的同学提出从十位减起的方法,我并没有否定他。而是让他们尝试着做一做,通过比较发现从个位减起比较方便,不容易出错。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你们愿意选一份礼物送给最亲爱的老师吗?
这里就准备了几份礼物,你们可以任选一种送给你们的老师。但前提条件是必须答对题,才能得到礼物,大家有没有信心?
(课件出示礼物图:一张精美的贺卡;一束美丽的鲜花;一篮丰富的水果;草珊瑚含片……)(每一个礼物上有一题)
师:哪一组愿意打头炮?
(课件出示练习三的第6题。)
下一组选题,课件出示练习三的第7题。(动画效果:蝴蝶翩翩起舞。)
师谈话:你们的精彩回答,都引得蝴蝶为你们舞动。(各组竞相选题得到送老师的节日礼物。)
师提问:每一组都拿到一份精美的节日礼物,你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评析: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于一体,三者相得益彰。]
齐答:愿意
齐答:有。
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
第一组顺利过关,得到礼物。
第二组抢先:选择了一篮丰富的水果,组员轮流答题。全班鼓掌。
第三组抢答:选择美丽的鲜花,希望老师像鲜花一样美丽。
组1:希望老师越来越漂亮;
组2:我们以后再也不惹老师生气了,要听老师的话;
组3:祝老师节日快乐;
组4:祝老师身体健康……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伟大的,所以,我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安排了这个节日大派送的小游戏。一是巩固新知,二是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三是渗透尊重老师的思品。
有一组选草珊瑚含片,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回答真令我感动。他们说:“我们班人多,老师必须大声的说话。有时,我们还不听话,惹老师生气,把老师的嗓子都弄坏了,所以,送给老师这个,让她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呀!
四、本课小结
师提问: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师谈话:这节课,我们通过发现、讨论解决了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一如既往,继续努力!
学生1: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学生2: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从个位减起比较方便。
[总评:纵观本节课有2个特点。
1、创设了民主气氛。
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究、畅所欲言的时空。在课始,教师的一句“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汇报算法时,“还有不同的算法吗?”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练习时,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礼物,选择习题。宽松的环境,使得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2、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梁老师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56-18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在合作交流汇报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列竖式计算,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思路,教师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10的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48~49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0.83-0.59.2-62+2.8
3.4-317.6+3.93.6+2.40.45+2.850.73-0.214+3.9
1.6-0.44.5+0.50.82-0.42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课堂
五、布置作业
10的减法教案篇4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 ",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 "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 (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 + = (个)。
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 。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10的减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教学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10的减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列式表达。(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桃子吗?
生:喜欢。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小猴贝贝的水果店看一看,有没有新鲜的桃子上市,好吗?
生:好!
(教师出示课本的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猴贝贝今天——共准备了几个新鲜的桃子?从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小猴贝贝今天一共准备了13个桃子,小兔乖乖买了9个。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还剩多少个?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该如何列式呢?
生:13-9。
师:怎样计算13-9呢?
2.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操作探究。13-9等于几呢?请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计算13-9可以怎样想,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9加4等于13,13减9等于4,这样想加算减比较快些,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现在老师就要出题考考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生:能。
三、实践应用(“想想做做”的全部内容)’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左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9块。
生:左右两边一共15块。
师: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算一算右边有几块。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
(2)(出示右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生:左边有9条黄瓜,左右两边一共有17条,右边篮子里有几条?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我是把11分成10和l,先算10-9=1,再把1和1相加等于2。
生:我是把9分成4和5,先算14-4=10,再算10-5=5。
生,:我是想9+9=18,所以18-9=9。
4.完成“想想做做”4。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接下来我们同桌同学进行口算比赛。分别拿出9~19的数字卡片,用10~19的数字分别减9,一个拿卡片,一个说出算式和答案,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开始行动,加油哦!
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十几减9的知识。在这堂课上有许多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列式,而且计算时方法多样,老师觉得十分满意!
10的减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联系
1、谈话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法则。
2、先找出下列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再口答结果。
1/5-115+28-36+1/3
1/4+35-17+13-1/2
(1)先指名学生口答。
(2)完成后点拨:你是怎样找出这些分母的公分母的?(找原来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二、练习引入,巩固法则
1、先计算,同桌交流并要求验算并评改。
4/5-16+5/9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有错请口头改正。
(1)7/20+1/5=7/20+4/20=11/20..................()
(2)7/30+11/12=7/60+11/60=18/60=3/10.........()
(3)2/7-1/35=2/35-1/35=1/35.....................()
(4)1/2-5/14=14/48-10/48=4/48=1/7............()
3、进一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与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比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可直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两种类型分数加减法对计算结果的处理要求则是相同的。
4、练习。
先填空再说说方法,并注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同分的几种情况。
1/9()3/16()
1/4+5/9=()3/5-1/8=()
1/3()5/8()
教学过程
备 注
三、变式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5=13/20;5/12+()=11/24;7/9-()=1/6;
()-7/12=5/18;()-2/5=3/8;15/25-()=5/14
(1)学生自练,同桌说说思考过程。
(2)反馈。(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反馈)
2、列式计算。
(1)已知甲乙两数的和是5/12,甲数3/20,乙数是多少?
(2)比5/7米多2/21米是多少?
(学生自练,注意抓好反馈)
3、根据算式编写应用题。
1/2+2/3
(1)学生尝试编题。
(2)反馈:注意事情是否合理,题意是否合理,题意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把分母1/2和2/3看作两个数量还是看作表示关系的两个数来编。
四、课堂
1、学生同桌互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反馈,师生共同。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通过练习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养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思维过程:“通分――相加减――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0的减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一、回忆复习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
四、课后延伸
五、布置作业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练习八的第五题
初步向学生渗透综合法的思想。
把学生典型的错误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共同纠正。
初步向学生渗透分析法的解决问题的思想。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月日
10的减法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
★ 九的减法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