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心得体会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当我们的内心有了很多的想法之后一定要及时写好心得体会,体会是很好记录我们内心活动的书面材料,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港珠澳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港珠澳心得体会8篇

港珠澳心得体会篇1

人们称赞港珠澳大桥“腾空跃起一巨龙,三地从此无西东。根根桥柱琴音奏,伶仃洋里荡欢笑。”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大屿山、西接珠海市和澳门半岛,是一座跨海大桥。由林鸣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的“新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让我感受到大桥背后的故事,更使我受益匪浅。

开篇以茅以升建设中国第一座桥梁,让我们认识什么是桥梁工程。接着播放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与港珠澳大桥作比较。让我看到了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飞速发展。

纪录片主要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重8吨的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展开了建设情节。安装e30号沉管时要将沉管放到海底4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于e30号是海底隧道的第33节也是最后一节,此项任务十分艰巨以及海底情况复杂。给隧道对接带来巨大的困难,大桥建设者们绞尽脑汁开始安装对接,他的成功关系到大桥的建设。对接成功后工程者欢呼雀跃,只有总工程师林鸣没有丝毫笑意,他在等待对接漏差报表结果。当他得知漏差为16厘米时,他宣布需重新对接,最终落差不到2.5毫米,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在对接e15号沉管时,林鸣和他的团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因为海底40米以下的地方淤泥太多。他们不得不退回去,三个月后,再次对接依然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月再次“出征”,终于安装成功!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桥建设同时保护好中华白海豚,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大桥建设者的承诺。大桥建设“让道”于中华白海豚,桥梁工程施工设计优化最终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自2005年出提出构想后2009年12月开始建设,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车,历经整14年。在这14年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奋力前行,才有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有了这14年,才有了这座“圆梦桥”;有了这堂课坎坷的14年,才有了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以桥、岛、隧的方式贯通香港、珠海和澳门。它记录了中国的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在远处看,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世界东方。

港珠澳心得体会篇2

近日,有一个很大的新闻,假如自己是悲伤的,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我也会表达我对它的赞美之情,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是不是假的,进去新闻页面后,才发现是真的。

这条新闻的内容就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啦,这座桥位于广东省伶仃洋境内,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从计划设计到施工实现,整整花了九年的时间,我回忆我当时看新闻的情景,我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词来形容它,我只有惊叹,重复看了几遍,我一个人默默深思。

我是在今年的七月份知道这座大桥的,当时还没一个具体的概念,不知道那些细节,只知道是一个很大工程,到了今天,我才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工程,新闻我看完了,我也无法言喻,我们用时间向全人类证明了什么是奇迹,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奇迹,属于世界的奇迹。

桥隧全长55千米,时速可以达到100千米/小时,工程总投资1269亿元。这是我不敢想象的,可它就是这样的实现了,让我深深震撼。

这条路是修成了,可我的人生路,还没修炼成功,这条路更长,更需要时间,我也在做计划,也在想办法去实施,总之,自己似乎好像是成长了,在我二十岁的年龄,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工程,我感到非常幸运,让我更加自信起来,感谢中国,感谢那些为这个工程辛勤劳动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你们真棒,我相信奇迹还会再现,我也会好好努力下去。

港珠澳心得体会篇3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自主创新助推攻坚克难。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岛隧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2006年,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1.5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港珠澳心得体会篇4

奇迹从来都不是大自然的专属,而我们始终都在创造奇迹。我们时常感叹于兵马俑的壮观,万里长城的雄伟,但我们更应该赞赏的是这些正在创造奇迹的人。

历时9年的港珠澳大桥建设,有成功时的喜悦,有失败时的不屈。影片中最让我影像深刻的是在e15沉管隧道两次沉放失败,第一次沉放失败时总工程师林鸣紧紧握住自己颤抖的双手告诉大家不要灰心,我们可以卷土重来;三个月后第二次沉放失败时所有人都哭了,但林鸣总工程师强忍住已经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告诉大家我们还可以重头再来;当第三次沉放成功的消息传来后,满屋子的寂静,林鸣总工程师也终于将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他慢慢的坐下靠在椅子上,享受着这一份少有的平静。

项目组本着“人不虐我,我不虐人”的心态组织项目员工在电影院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的记录影片,但在影片结束后我发现我还是被虐的体无完肤。

他和她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相遇,他和她在港珠澳大桥上拍摄属于她们的幸福,他和她在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走进婚姻的殿堂。片中采访一对正在港珠澳大桥上拍婚纱照的情侣时,她们说:“我们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相遇,港珠澳大桥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见证我们的幸福”。是啊,人的一生有多少个9年,从20出头的小伙开始到建设完毕也已到了而立之年,说他们将“青春”都献给了港珠澳大桥也一点都不为过,但在生命中有这样一段时光,也是属于她们的骄傲。

“人努力,天帮忙”、“我们没有教练,我们就创造了很多方法”,影片中林鸣总工程师这样说道。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正是有这样的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才能将这“现代奇迹”创造出来。9年的建设让他们都不再年轻,也让他们错过了很多,他们有的错过了儿女的成长,有的错过了对妻子和父母的陪伴,但他们都是中国工程奇迹的最美建设者。

影片最后林鸣总工程师完成了自己“港珠澳大桥马拉松”的梦想,他沿着大桥小跑,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襟,但他始终笑容满面,因为脚下走着的是属于他们创造的奇迹。也可能只有在这个时候,看着这位工程师的背影,才发现他已是一个到了退休年龄的花甲老人。而我作为全国广大建设者中的一员,我们会一直将您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最美建设者。

港珠澳心得体会篇5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为有了比天空更宽阔的人的胸怀,一架倾注了施工人员十几年心血,联通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了,这就是伶仃洋上腾飞的巨龙——港珠澳大桥。一个伟大的奇迹!

影片《港珠澳大桥》以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艰辛。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沉管一共有33节,每节重达8万吨,在海底对接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如此高难度的精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在沉管的关键时期,工作人员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海底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是啊!多么沉重的打击,看的我也是泪流满面。

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工程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一觉了,看他们不择而眠,我已经难以自抑,和他们相比,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了,总工程师林鸣完成了他的大桥马拉松梦,看的出他是那么的自豪,沧桑的脸上挂着的笑容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年轻的工程建设人员,带着自己的爱人和他的“第二情人”合影留念是那么的幸福!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建大桥的过程中结婚生子,有多少对夫妻并肩作战,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观看影片《港珠澳大桥》,从开始感叹这一超级工程的.宏伟、壮观,到后来对晒得黝黑的工程师们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觉到了路桥人的伟大与不凡。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不畏艰难,不分昼夜的为一件事去坚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们宽阔的胸怀!是他们坚定的信念!是他们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从此以后,香港、珠海、澳门的距离不再遥远,伶仃洋上人们将不再“叹息”!向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以及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致敬!

港珠澳心得体会篇6

0月,祖国的“南大门”传来喜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了!这条史无前例的大桥的修建,克服了重重艰难与挑战,它的诞生震惊了全世界!九个月后的今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伶仃洋上,海风习习、海浪阵阵,电视上的所听、新闻上的所见,变成了真真实实的所在。

我们坐上穿梭巴士,缓缓驶上港珠澳大桥。路面宽敞平坦,白线向前延伸到尽头,细长的路灯静立两侧。大桥全长55千米,由桥梁段、海中主体段、隧道段三部分组成。远远望去,大海深处,蔚蓝的海水仿佛与天相接,不时击起几朵浪花,桥身宛如腾跃蓝色屏障上的一条中国巨龙。巨龙拔海而起,俯仰于南海之端,用强大的鳞角捍卫着这片海域的人民,用伟岸的身躯连起了三地。据介绍,这座中国自主建造的大桥,寿命可达120年,可抗16级台风;主梁用钢42吨,可建60座埃菲尔铁塔;隧道消耗了33万吨钢筋、100万方混凝土,可建8座迪拜塔,真是浩大的工程!

车子稳稳地行驶在大桥上,车窗外,不时有海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洋面,桥面上行驶的汽车如同纷飞的蝴蝶一般穿过龙脊。海天之间,我仿佛看到桥面上有一个信步奔跑的身影,他不正是大桥的设计者——林鸣总设计师吗?

当年,林总设计师原准备与荷兰人一起建设此工程,可荷兰人只唱了一首歌为他祈祷便离去了——世界级的难题让他们无能为力。质疑和嘲讽纷至沓来,不屑和抨击打破了所有的合作。没有经验,没有援助,中国的工程师到底行不行?当然行!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从2010年12月底开始,林总设计师开始带领他4000人的队伍,博弈深海,踏浪伶仃洋。就这样,3000多个伏案与奔走的日子就像滚滚车轮,悄然驶去。

再向前,就是开阔的人工岛了。道路开始渐渐收拢,眼前的光线忽而变暗,身子也隐约有些前倾,下坡了——是海底沉管隧道!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了港珠澳大桥沉管最后合拢时的掌声、欢呼声和呐喊声。你看,眉头紧锁的林总设计师正焦急地等待着偏差结果。结果出来了:16厘米——专家们一致认可。可林总设计师认为偏差太大,迭声要求重来。海底波涛澎湃、暗流汹涌,大家都劝他罢手,可他心意已决:返工重来!48小时的奋斗后,误差缩小成了2。5毫米。人群沸腾了!几十倍的差距,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建设者的坚持,凝固了发展的丰碑!隧道里的灯光幻化成庆祝的焰火,氤氲在中国龙的周身;那个倔强的身影,也将一直奔跑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一段行程后,蓝天白云碧水又复入眼帘。思绪万千间碧波浩渺,一个小时不到,我们的车已从珠海抵达香港,原先,这可是要花上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呢!抬眼看,漫漫跨海桥,通彻连三地;回望去,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这是中国龙,这是中国实力、中国智慧,这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象征。我骄傲,敢于自主创新的中国龙,已腾起于世界东方;我自信,未来,龙的传人还会创造出更多震惊世界的奇迹!

港珠澳心得体会篇7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可谓硕果累累,国力也是日渐强盛。其中,最能证明中国成就的当属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它于2009年12月开始兴建,全长55千米,包括22.9千米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6.7千米的世界最长最深海底沉管隧道,连接着珠三角、澳门和香港三地。

宋朝诗人文天祥有云:“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伶仃洋,位于我国广东珠江口外,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在其周边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曾是中国的南大门的一道防线,说中国近代史从这里开始也不为过,地理位置重要性可见一斑。早在1983年就有过在伶仃洋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的讨论,直到2009年,港珠澳大桥才开始修建。跨度之大,难度之高,令人望而却步。然而中国工程师们却迎难直上,完成了前人们的构想,实在是让人惊叹!

大桥修建难度之大,不仅仅在于它的跨度大,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桥所跨的伶仃洋,经常遭受台风和地震,为此,大桥必须能抵抗16级台风和八级地震;其次,大桥所在的水域过往船只很多,水域上空也经常有航班,因此大桥的修建既不能阻断航运,也不能干扰航空;再者,大桥所跨水域有很多海洋动物,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动物,比如纪录片中提到的中华白海豚,因此,大桥的修建也不能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况且在当时,这么大跨度的大桥,前人没有修建过,没有经验可循,只能自己设计方案。为了能使大桥抵抗台风和地震,他们必须使大桥足够稳固,这就要求材料不能使一般材料。为此工程师们想到了双相不锈钢,让不锈钢厂大量生产。这种材料之前都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且从来没有在国内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过,这对不锈钢厂也是挑战,但不锈钢厂不仅完成了挑战并且还获得了专利;为了不影响航运航空,工程师首开先河,设计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并为此建造了专门安装沉管的船,在桥梁人工岛隧道获得的专利超过1000项,达到世界级水平;为了不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环保团队,观察海洋动物习性并及时报告,制定出计划将对海洋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除了这些以外,桥梁的在美观上和内涵上也有了很大飞跃,桥梁与水流方向垂直,增加了美观性,大桥与人工岛就像一串珠子,寓意“珠联璧合”,象征着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跨越伶仃洋紧紧连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不仅如此,这座大桥还将成为中国“一国两制”下三地紧密联系的象征。中国工程师敢想敢干,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和实践完成了前人所念,也创造了一项奇迹。他们在这项工程中的严谨认真(在进行海底沉管隧道时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几天几夜不睡觉,生怕出一点差错)、细致精密(用泡在氯盐里20多年的金属做实验)、通力合作(设计师的设计、原料厂的配合、施工工人的出力等)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发展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要接过接力棒,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挑战不可能,传承和发展这些精神。如今,外国的许多桥梁建设都向中国借鉴经验,中国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相信不久之后,中国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港珠澳心得体会篇8

今年的10月24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这座历经6年调研和8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的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影片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以及施工的艰苦。工程人员在造就大桥的雄伟壮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在施工期间的时候,曾经遭遇了大概40场台风,在去年台风“天鸽”来临的时候,紧急疏散了15000名施工人员。尽管台风如此强烈,但由工程人员精心打造的大桥却安然无恙。影片中的旁白说:“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正是因为有这种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和信念,施工团队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伟大奇迹。

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一共由33节,每节重达8万吨。整个沉管建造工程经历了1400个日夜。“深海8万吨级的接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件事了,重达8万吨的巨型沉管在海底对接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为了将工作做好,要调动万吨的巨无霸吊臂船队,在沉管的关键期间,工作人员甚至几天几夜都不睡觉,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淤泥天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到底就睡,这一点令我们很是感动。

另外,很多大桥的建设者们在施工期间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影片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港珠澳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19党心得体会优秀8篇

心得体会强国复兴有我8篇

51心得体会400字作文优秀8篇

2023.12月心得体会8篇

以案说害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藏汉培训心得体会8篇

军训心得体会范文500字通用8篇

军训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毕设的心得体会最新8篇

党颗心得体会推荐8篇

港珠澳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