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作文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记录,作文能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以下是二十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借物抒情作文4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篇1
这一辈子,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那座老桥。
那座老桥,只是傍水而建的一座普通的石拱桥,灰砖青瓦,桥上以前精雕细刻的图案,经过山风吹,雷雨打,早已暗淡。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的老桥已经爬满了藤类植物,还巴着些许青苔。老桥上陈旧的灰白色石砖之间的缝隙越来越深,好似额头上的皱纹。
老桥真的很“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河对岸远远望去,它好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香,那样沉。
我默默走近老桥。夕阳下,风如佛手,轻轻地磨挲河道边的草木,没有声响;水中的鱼儿悄悄地把头探出水面,冒了个泡,又躲回了水里,没有声响。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着老桥那冰冰凉凉的桥头,却不敢走上去,生怕惊扰了老桥,惊碎了它的梦。
梦里有我以前的往事。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我和父亲提着一大一小的红桶,一长一短的鱼竿来到老桥边钓鱼。大脚跟小脚,踏碎了一路残阳。一个大身影和一个小身影坐在老桥上,手里握着一长一短的鱼竿。等到水面上的波光粼粼隐去,换上了一轮弦月,一大一小两人的红桶已经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银鱼,一齐向家走去……
我走上桥,看着天上瘦瘦的弦月。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便一转身,又躲回了薄薄的云层。蹲坐在老桥上,看着平静的水面呆坐着,回忆着。那使我久久未睡。
要是老桥永远在那儿就好了,不然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篇2
一颗种子,从生根、发芽、长成苍天大树、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人,到老、经历的是一生的风雨沧桑。
“弟弟,快来这里,这里的的枣子比那边的'又大又红,一点很好吃。”“我来了,姐,你帮我拿个长一点的棍子好不好?这个太短了,都打不到大的枣子”一幕幕的记忆涌上心头,岁月会改变很多,人、物、但改变不了的是人的亲情。
小时候,奶奶就告诉我说;这棵枣树啊,你爸出身时,它就已经是苍天大树了,它呀!见证了你爸爸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现在是你和你弟弟了!每一年,爸爸总要念叨着那颗老枣树,对我说;知道你老爸手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吗?小时候,我呀,很调皮,跑到树上摘枣子,那时候、果子没有成熟,结果,被你爷爷发现了,你爷爷一吼,我一惊,就掉了下来,说道这里,老爸居然哈哈大笑起来,要知道,老爸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姑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我们的后面,“看什么呢?这枣子还没有成熟呢,回去吧,要不然还会像你爸爸小时候的样子,从树上摔下来”说到这,爸爸不好意识的笑了。
可是,岁月不饶人,那时候,在树下看着一颗颗枣子有没有成熟的少年,如今、已经是一位父亲了,那棵经历沧桑的大树啊,如今依旧是风华正茂,而树下的人儿,早已换了一茬又一茬。
仰望大树,留下的是岁月的沧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篇3
有一天,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我家楼门口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织网。出于好奇心,我蹲在一旁,仔细地观察起来,
只见蜘蛛从嘴里吐出一根细得几乎看不见的丝,粘在墙角的一边,然后拖着这根细丝,爬到墙角的另一边。接着,又吐出第二根丝、第三根丝……也许,蜘蛛吐丝也很累,每吐一根,中间都要停一下,休息一会儿。不过,休息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接着它会再吐、再粘。我心里暗想:它什么时候才能织成一张网,捕到食物啊!我有点不耐烦了,就回家写作业了。
第二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我无意中朝那个墙角看了一眼,我发现那只蜘蛛已经织好一张网。它正躲在网的一角,等待着它的“美餐”呢!不知道是出于顽皮,还是出于好奇,我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把蜘蛛辛辛苦苦织的网给捅破了,然后便若无其事的上学了。
到了中午,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看看那张被我捅破了的网。我以为,那只蜘蛛早已放弃了那张破网,去另谋生路了。走到楼门口一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张破网已经被小蜘蛛修补好了。为了考验这只蜘蛛的毅力和耐力,我又把它补好了的网捅了个比上次还大的洞。我心想:这只蜘蛛不会再补这张网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上学时,我居然发现那只蜘蛛又在认认真真地补着那张破网。我被小蜘蛛的行为惊呆了,一只小小的蜘蛛竟有这么大的毅力和耐力。如果,我们在学校上能有蜘蛛织网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篇4
从小我们家就喜欢树啊,花啊,草啊之类的植物,特别是我和妈妈,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因为家里有院子,还有两道修好的花坛。于是我们一看到喜欢的花,只要花坛里还有地方就会放进去一棵,不知会的也忘了是谁把那些玫瑰啊,什么的给消除了,只知道是奶奶买了一棵桃树苗。
桃树苗买回来,大家都挺喜欢的,就把它栽种在靠房子挺远的地方。旁边栽种的小青菜或别的什么蔬菜,从此我们家的花坛就变成了菜园,只能把买来的花栽种在花盆里。
桃树苗我每天放学或上学之前都会给它浇水,补充水份和营养。我也长大了,桃花树也长大了,比我高很多,春天也会有桃子吃,有时间的时候我和奶奶还修剪了它的树叶。
又是一年春天,桃花也开了,真是漂亮啊,粉红色的花朵还有淡淡的'香气。开着开着花瓣就落下来了,地上虽然很漂亮,但是显得桃树很孤独。也就是在这一年,奶奶去了外地。我上完了六年级下册,那一学期是很自由的,但很孤独,13岁的我也是够坚强的了。每天看着桃树,我也一样放学后给它浇水,也不过这时只有我一个人,每当看到桃树时,都会想起我奶奶,想起家人。
七年级,那棵桃树没了,可是家人也都回来在家陪我了,好像是因为树太高了挡住了二楼窗户,可想它多高了吧!可是它的身躯并不像普通那样粗。
我现在思念的是那颗棵,我仰望了它这么多年,到现在我还记得的很清楚它的模样。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篇5
我的老家门口,种了一排香樟树,爷爷说,这棵树在十五年前就在这了。可能是香樟树比较平凡,以至于村里有些人都不认识这棵树。
春天时,当春风吹绿了小草,香樟树也慢慢的探出头来,与大地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春画。鸟儿在香樟树的枝头上歌唱,歌唱春天的到来。
记得在夏天时,大树枝繁叶茂,每当无聊时分,我都会和爷爷或是小伙伴们在树下玩扑克或是玩些游戏,热闹至极。如果实在是闲来无事,还可以来捉蝉,或是听听蝉叫。
秋天到了,香樟树的果实落满了地面,许多树都已经落完叶,但是香樟树依旧高昂这脖子,不时会掉下一片落叶。等快到冬天时,许多树都已经落叶了,香樟树的叶子像枫叶一样布满大地,走在上面,确实不时会有一种凉意,但是还是非常有意境的。
冬天来了,下雪了,一夜的大雪过后的'早晨,香樟树被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外衣,那场景如梦幻般让人心动,让人沉醉。孩子们用香樟树当挡箭牌,打雪仗,玩的不亦乐乎。
时光荏苒,现在已经上初中了,门口的香樟树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陪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虽然她不像梧桐一样高大挺拔,也不像柳树一样婀娜多姿,但是她一年四季都在向人们默默奉献,为人付出。
这么多年过去了,香樟树依旧在门口看守着老家的房屋,每年夏天一有时间,我就会回老家去看看这排香樟树,因为她陪我走过了人生中的重要阶段,给我的人生添加了最美好的回忆!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篇6
小区后面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经常漫步在竹林幽径中,一股自然清新的芬芳扑鼻而来,抚摸着那清脆光滑的枝干,细腻而有光泽,如一块晶莹如水的玉,温润又纯洁,没有任何瑕疵。树枝越向上越细,却仍不减青泽。那一圈又一圈褐色的竹节,凹凸不平,自然地把清新之气节又衔接带入了下一段竹节……
再看那竹叶,刻画了清晰的直线、边缘,有种不知其名的东西,指尖划过,发有淡淡的摩擦声,它们或平或折,或正或侧,大多数两片三片几片呈“人”字形或“个”字形拥簇在一起,中间掩藏着还未舒展、又细又长的`叶子。
翠竹美,古来被世代传颂,它不但以那挺拔壮丽的姿态陶醉世人,而且以它那不屈的品格受世人敬仰。
立在竹下,我不禁追忆起南宋忠臣文天祥,那流芳百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不就是经火炼成的竹么?当南宋灭亡在即,明知复国无望,仍不屈于敌人。虽然敌人也敬重他,并许于高官厚禄,但他仍不忘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坚贞不屈,为了让文天祥投降,元兵用尽酷刑,什么夹手指……层出不穷,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大义凛然地踏上了刑场。
闭眼聆听,翠竹萧萧,我仿佛听见了那气壮山河,万代传唱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仿佛看见了文天祥昂头走向刑场,那坚定的目光,不屈的笑容。
这就是竹,不屈不饶“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显现在不计其数,名流千古的爱国将领中,留下可歌可泣的颂章!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篇7
小时候,当我们的家还没有拆迁的时候,几乎每家都有一颗大树,而我觉得,我们家的大树最挺拔。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几乎天天在一起,在大树地下玩耍,那时候,我们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多么的天真可爱,多么的自由自在。不为学习而烦恼,不为考试和担忧,不为作业而头痛,一直在家玩,我们的郊区是很长的,排排种的都有树,自从我开始记事时,就知道了有树,这些树,应该有好几十年了,上面都是岁月考验的伤痕。这些树很搞,我家的树,高的可以把我们的.房子给覆盖了,夏天,在院子里有一颗树,可以在院子里乘凉,下雨了,这课树可以帮我们挡雨。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我们的郊区要拆迁,说什么为了城市的建设,要把这给拆了,让我们先租房子,然后登过了几年,我们拆迁的房子盖好了,就可以搬到新家去住。我们郊区要拆迁的话,我们的这些大树也要被推倒,这些与我们儿是玩耍的大树,见证了我们儿时的快乐的大树,就要被退倒了,它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的考验,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它还是那么的挺拔,即使生命到了最后的一刻,它也会把自己的身躯奉献给人类,你就像一首诗说的那样: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后仍然是栋梁之材。这个世界上,要是像你这样的人,多一点就好了。
当我仰望大树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会有一点悲伤。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