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心得体会时,应该注意语言简练,避免冗长的叙述,每一次的失败与成功,都会成为我们心得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爱的心得体会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爱的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次暑假的师德培训,它们不仅使我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爱,更使我懂得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懂得关爱学生的教师。
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则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对此而衍生出一种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那就是热爱学生。原苏联家赞科夫有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这一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围绕着热爱学生,很好地为学生服务,但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爱生”都选为师德崇高,必须看教师对学生爱的动机和爱法是否正确,特别还要看教师爱的效果如何,正如敬爱的周总理所说的那样,要“爱生教好”,教不好学生的教师何谈爱生?谈何师德?为此,相互信任就时下几种被人们说是“爱生”的表现,略谈一下我自己心里的认识: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
某些教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效果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强,教师这样学生,只会让学生加大恨老师,使其品德行为就更为放荡,日益失掉争取进步的信心。记得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有厌学的情绪,上课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作业糊涂至极,甚至干脆不做。我屡次直接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绪反而更加低落,一副无精打采、毫不在乎的样子,我差点为之气昏。过后,我头脑冷静下来,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惊地感觉到对他的态度过于偏激并且简单草率。后来,我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支观察揣摩他,抓住他爱表扬的特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老毛病再犯时,不是再一味批评他,而是避开这事,表扬他爱动脑,声音响亮,这样一来,他可来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会神,那节课的提问,他回答得正确而且声音十分响亮,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不错。所以,经验教训让我深深觉得,做老师的不要动辄就批评学生,或用单调的罚抄、罚背、体罚等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常常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拥有为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兵贵神速或践踏了他们为人尊严和权利时,学生就会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偏跟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遗责的。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
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结果检测的手段,考试是为服务的,但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评价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区分各个学校效果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升学率。由此,大部分教师为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简直喘不过气来,教师却不为之所动,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漫骂、歧视、课业惩罚、肉体惩罚等相继出现。这样的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试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来,尚可会觉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还可以停歇下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而学生一整天除了上课时间外,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在等着他们,甚至连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书、作业一大堆,学生真是比大人还忙累!长期下来,学生吃得消吗?知识掌握得了吗?这样的适应现当今的素质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
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当然,也就有夹在优差的两头的中间生。有些教师重视的大都是冒尖的“两头”,由于应试的泛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开学有望“尖子”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关心,甚至常开“小灶”而“转化后进生”已引起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学习平平,能力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不少老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这样“中间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学期,我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好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要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一位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
教师如何爱学生?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
第一,爱应该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爱。教师不仅要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对于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发现其优点,找出爱的理由,用真心去爱他们,用热情去感化他们。
第二,爱应该是细腻的,要做到无微不至的爱。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第三,爱应该是严峻的,要做到刚柔相济的爱。教师爱学生并不是无要求的爱,并不是爷爷奶奶式的爱,并不是无限的爱。爱中有要求,爱中有希望,爱中有原则。
显然,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这样,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好学生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堪称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做一个真正有爱的教师!
关爱的心得体会篇2
最近几天读了意大利著名儿童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有几点让我非常感动。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恩利科(文中主人翁)有一个非常友爱的家庭,他的父母都非常关心他,经常写信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让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母都十分喜欢我,爸爸对我的学习、生活、爱好等都牵挂在心,每次从外地回来都给我买书,买我喜欢吃的食品,我有什么困难都和老爸说,我们一起共同解决。妈妈对我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她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都说“严师出高徒”,这一点我是感受深刻哦!
其次让我感动的是恩利科非常爱他的同学、老师。我也非常喜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风趣幽默;数学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她严肃认真。我的同学们也和文中恩利科的同学们一样,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品学兼优,有的进步明显,有的调皮捣蛋。我十分珍惜和他们的友谊,有的还是我的好兄弟呢!
最让我感动的是恩利科对祖国的热爱。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国庆节那天,我在家里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刻,我感到无比自豪!看到我居住的合肥市最近的变化:一条条马路笔直宽敞;一座座高架桥凌空架起;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公园竞相争艳!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都勾起我对知识的渴望;逍遥津、天鹅湖、湿地森林公园,都留下我欢乐的笑声;世纪金源大饭店、希尔顿国际酒店、娃哈哈大酒店、金尊国际酒店、必胜客都让我想起美味!我发自内心地爱着这个城市,爱着我的祖国!
正当我完成这篇作文时,收音机传来美妙的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爱的心得体会篇3
哦!又是一个暑假,该读那本书好呢?德·亚米契斯写的《爱的》吧!这本书一定不错,应该很感人。
一个月后,我读完了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感人的小故事:如母亲对孩子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文章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感情,每一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感慨万分。主要人物是:卡隆,我,母亲,勿兰谛。
其中我最喜欢《我的母亲》这一章。文章讲:要知道,那可是为了减轻你一时痛苦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母亲啊!等你长大了,如果你记起了曾经给予母亲的种.种麻烦,无数次的伤害她爱你的心,你一定会流下无尽的悔恨的泪水!我也生过病, 当我害怕时母亲鼓励我, 当我疼痛时母亲给予了我安慰。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我们的母亲啊!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卡隆。有一次有几个捣蛋鬼欺负残疾人克洛西,克洛西生气了, 把墨水瓶扔了出去,正好打在刚进来的老师的胸口上。老师查问是谁干的,品格高尚的卡隆就替克洛西把这件事顶了下来。我们要学习卡隆的侠义行为做个好孩子。
书中我最不喜欢的人物是勿兰谛。他在比他打的卡隆面前是胆小鬼,在比他弱小的克洛西面前就欺负他。有一次上课放爆竹,还不承认最后被学校开除了。大家千万不能向他学习做坏孩子。
读完这本书我流下来泪水,这是我第一次被书感动的留下了眼泪,这本书真感人,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关爱的心得体会篇4
?爱的》是我最近读的一本感人的名著,它从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展开记叙,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里柯的小男生。他关心同学,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从不袖手旁观,总是挺身而出非常热心地去帮助那些同学和朋友。有强壮有力的`盖隆,坚强的克洛西等许多伙伴。有一次,他和一些朋友一起去看生病的小石匠,路途中一拍脑袋,奔向了商店,买了三个带叶子的大橘子,又去树旁边捡了几块大石头,才走向小石匠家。虽然礼物极少,但代表了他那颗真诚细腻的心啊!
安利柯在平时也特别尊重老师,与老师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深得老师的喜爱!读四年级的时候,曾经教过他的一位女老师去世了,他和伙伴们悲痛万分,留了好几天的泪水。
对父母更是体贴,并且他能知道父母内心的感受:一个朋友去他家做客,一不小心把身上的污物抖到了沙发上。安利柯想把土扑掉,但父亲用严厉的眼光制止了他。等朋友走后才打去土灰。后来他也理解了父亲只是不想让朋友尴尬。从这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爸爸在他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别人,不能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多:安利柯和同学之间那种无私奉献、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尊重师长,关心和体贴父母也让我的内心充满感动!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我以后也会学习他们,做一个懂得尊重别人、充满爱心的人!
关爱的心得体会篇5
?爱的》这本书我已看了许久。书中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我对其中的几个故事记忆尤新。这个双休日,我又翻开了它,当我读到这几个故事的时候,我仍眼眶泛泪,深有感触。
故事《佛罗伦萨小抄写匠》的主人翁是一个在读四年级的十二岁小男孩。他是家里的长子。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学习用功,将来找个好工作来养活全家。因为他们现在的生活非常拮据,父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每天要干好几份活。白天工作,深夜还要为别人抄写邮件上的邮签条来攒钱。小男孩非常得懂事,他看到父亲为这个家这样得劳累,他就在父亲睡觉的时候,偷偷地起床,来到书房帮助父亲抄写,睡眠时间就少了很多,影响了他的学习,当父亲了解到孩子在学习上有退步的时候,还天天责怪他,可小男孩心里虽然很委屈,但仍继续深夜抄写。当父亲知道小男孩是为了家人,为了他的时候,深受感动,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孩子。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这个小男孩深深感动着。他只有十二岁,但已经懂得了关心家人,为自己家分担责任。而我的孩子也是四年级,年龄也与他相仿,而他最多考虑的是自己。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他们对轻易获得的东西不会珍惜。他们感受不到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应的东西。还有如今的孩子都是被全家人宠爱着,他们喜欢听好话,受不了委屈,只碰到一点困难就要找大人帮忙,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觉得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上次组织的“今天我当家”这个活动非常好。通过那次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也懂得了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也要在能力之内帮家里做一些事情。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懂事!
关爱的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阅读的是一本感人的书。书名叫《爱的》,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
上作文班时,老师发给我们,叫我们阅读。我读了其中的一篇,标题是《弗洛伦萨的小抄写匠》。讲述了一个孩子的父亲除了白天做工,每天晚上还抄写便条挣钱。孩子为了为父亲分担,等父亲十二点钟上床入睡的时候,孩子便偷偷下床,帮父亲抄其余的便条。那个孩子又因睡眠不足,而影响到学习,被父亲责备。有一次,那个孩子晚上又在抄写便条,抄着抄着,有一本书掉到地上。父亲被惊醒,蹑手蹑脚地走到书房门前,看到儿子在帮自己抄便条,心里很感动。
我很喜欢这篇故事,因为那个孩子不怕辛苦,一直帮父亲抄便条,就算父亲责备他,他也没有怨言。
我感觉这本书最感人的地方,是父亲发现自己以前抄的那么多的便条,原来有些是儿子在帮自己抄。自己感到很惭愧,之前还一直伤他的心。举一个例子就是:父亲使劲地吻着儿子的额头,哽咽地说道:“我全明白了,全知道了,是我,是我请你原谅,我的小宝贝,来吧,跟我来。”“快亲亲这孩子吧,三个月来他一直不睡觉,为我受苦,给我们挣面包吃,我却只管伤他的心!”父亲不了解实情,就随便指责那个孩子,真不应该。
我感觉这本书很适合我们阅读,我从书中获得到:父母有困难的时候,要多帮父母分担一下。
这本书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关爱的心得体会篇7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一个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一天不读书是不行的。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今天我就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爱的》。
?爱的》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1886年这本书刚一出版,就立即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久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风靡全球,这本书不仅被作为中小学生的教科书,还被作为孩子的范本,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富有爱心的儿童读物,足以说明《爱的》在当时乃至现在文坛上是多么举足轻重的名著。
整本书都围绕着一个字,那就是“爱”,无论是父母之爱、伙伴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都是这本书的主旨,其中的人物富有正义感,在别人危难时都会伸以援手,不管认识不认识对方。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意外事件”一章。早晨,洛贝蒂在上学途中,发现一名低年级的小学生滑倒在马路中央,一辆疾驰的车飞奔过来,马上就要碾压到小学生身上,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洛贝蒂冲了过去,一把把小学生抛了出去,自己的脚却被疾驰的车碾压过去。这是要有多么强烈的正义感,才会舍身去救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哪,我们要向他学习。
现今,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贫困人群,孤寡老人,街边流浪汉。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社会将更加和谐,祖国将变成更加美好。正如一首歌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世界都充满爱。这就是我之所以要推荐这本书——《爱的》的原因。让我们以书为友,让书陪伴我们的人生。
关爱的心得体会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