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反思书中的和思想,真实的读后感分享能够让我们在阅读中建立更深的连接,以下是二十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西游记》读后感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篇1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题记
雨,敲打着窗棂;风,轻拂着树梢,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在这逝去的点点滴滴里,我们是否丢弃了什么,是否迷失了什么,大概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知道。
读罢《西游记》,心中总有些淡淡的惆怅。曾经那么厉害,口出狂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齐天大圣,竟沦落到了低声下乞求各路神仙帮助的孙行者。他跟着那迂腐的和尚,在往西天取经的途中,他磨圆了不羁的棱角,也迷失了那个所向披靡的自己,那个被无数读者叫好的悟空。不知成为斗战胜佛的他,蓦然回首过去的时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我总朦朦胧胧地认为,他的迷失是为了忘却,忘却被佛祖打败的羞辱,忘却被关押在五行山下500年的苦楚,他的那颗渴望自由的心早已麻木,反倒滋生了他大慈大悲的性格,他不再嚣张,不再大胆,而是学会了世故圆滑,学会了保留和隐忍,他不再是那个如此单纯的悟空了。我猜,这才是佛祖关押他的真正意义,佛祖征服不了悟空的肉体,他只能麻痹悟空的那颗心。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个妖精孙悟空,他单纯活泼、好胜心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后来接受招安的孙悟空,则卸不下那个沉重的担子,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了。从此以后,他的人生道路就是被设定好的,最终一定会成佛,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他没有了自我。
到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我甚至怀疑我的目光,堂堂的孙悟空竟打不败几个臭不垃圾的妖怪!我觉得,他并没有使出全力,以他超群的能力,直接到西天也不过是一个筋斗的事,而他的多疑促使他不敢这样做,迷失的悟空只能猜测佛祖的用意,他变了,后来的情节是被自动设置的,没有了之前的灵动。
或许固执的悟空最终不能成佛,但这不重要,这样更凄美,不是吗?我叹了口气,合上了《西游记》,我想从前的淡定,也是怀着这般的心情的吧。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篇2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其中一本,作者是吴承恩。它主要讲的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了真经,其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段非常精彩,我很喜欢。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天,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那山山势险峻,危峰孤立,峰岩重叠,隐天蔽日。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肠辘辘,便让悟空前去山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可以充饥。悟空随即便跳上云端一望,“南山一片鲜红,想必是成熟的山桃,待我摘些来与师父充饥。”说完就驾着筋斗云去山上找吃的去了。悟空走时用金箍棒画了个圆圈,嘱咐师父、师弟:“深山里会有妖怪,你们千万不可走出圈子!”只要在他归来之前,唐僧待在这个圆圈内,妖怪必不敢靠近,唐僧就不会遇到危险,孙悟空如是想。但是,悟空刚离开不久,就有妖怪盯上了唐僧。原来这山里果然有个白骨精,她想着:“听说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呢。”便趁悟空离开之际,想要扑下去抓唐僧,却被圆圈发出的金光刺得头昏眼花。于是白骨精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手中提着一个竹篮,来到唐僧面前,只说给和尚送饭,想要接近唐僧。那八戒见如此美丽的女子还专门给他们送吃的必不是什么妖怪了,立马就同意了,哪里还识得什么妖精变的。但是唐僧想着悟空的劝告,决定还是留在圈内,等悟空回来。哪曾想那八戒却上来劝说:“师父,别听大师兄胡说,这荒山野岭的,哪里有什么妖怪,现在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唐僧听了八戒的话,好像也有些道理,于是相信了白骨精的话。这时悟空回来了,用他那火眼金睛看穿了白骨精,举起金箍棒便朝妖精狠狠打去。但不想她如此狡猾,使了个“解尸法”,扔下了那早被她害死的姑娘的尸身,逃走了。但是唐僧看到这一幕,却感觉很奇怪,为何悟空要一棒子打死这个姑娘,就问悟空:“你为何要打死她?”,“ 师父,她是妖怪。”悟空答道。“怎么可能,她明明是个村民,你却……算了,下不为例。”唐僧责怪悟空又伤人命,说再有下次就要赶走悟空,说完,叹了一口气,又去诵经去了。悟空之后又去找食物去了。此时,白骨精却很不甘心,又分别变成了那姑娘的爹娘来接近唐僧,但都被悟空识破,一棒子打死,那白骨精无法只得,再使“解尸法”,留下那早被白骨精害死的一家三口的尸身在地上,真身逃走了。唐僧看到这一幕大惊,“你怎么连伤人命!”便把紧箍咒连念二十遍,把个猴头勒成个葫芦,疼得悟空满地打滚。之后唐僧便下定决心,找出纸笔,写了一张贬书给悟空,“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去吧!”于是悟空很伤心的被赶走了……
读了《西游记》之后,是不是感觉很有趣呢?感兴趣的话,你们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哦!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篇3
假期里,我一口气地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团队精神的人。
这本书中主要写的是唐僧与他的三个徒弟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修成正果。在途中,他们虽然有分岐,也会时常抱怨对方,但最终他们都会和好,且从不放弃任何一个队友。
书中唐僧一心向佛,慈悲为怀;悟空智勇双全,神通广大;八戒虽好吃懒做但心地却很善良;沙僧是师徒四人之中最为忠厚老实,也是最吃苦耐劳的。在取经的途中,虽然唐僧多次把妖怪当成了好人,与悟空产生了分岐,但只要是唐僧出了危险,悟空都会全心全意地去救师父,而不是丢下师父不管。尽量他们师徒四人的个性迥然不同,但为了共同的取经目标,团结一致,所以最终取得成功。从这里,我能体会到了“人心齐,泰山移”。在团队合作中不能抛弃任何一位成员。
在生活中,团结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这一个学期,老师划分了十个小组,一周内加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同样扣分最多的小组会受到惩罚。当小组分配完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看着别人和自己心仪的组员组队,自信满满的样子,我更加觉得我们组会是倒数第一名。因为我们组中有一个出了名的调皮王,曾经一节课扣了40多分,但在我准备放弃时,我想起了《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和八戒也经常拖团队的后腿,但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彼此,那我也不应该就这么放弃了。终于,在我和组员的严格监督下,那位调皮王收了性子,变得乖巧无比。结果我们组取得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的成绩。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个团结友爱的人,不能因为一点分歧,就放弃自己的队友,因为在你身后有一个支持你的团队。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篇4
阅读西游记这本书时,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恰巧老师也选择了这个问题让我们课堂讨论和演讲:
如来佛祖本来可以直接用法力将经文传给观音菩萨,为何又让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还有白龙马同道去西天取经呢?岂不是大费周章?
经过反复地思考之后,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为了促成主角五人思想的净化和心灵的成长,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经书”。
首先是孙悟空,在原著的开头中,齐天大圣是一个十分顽劣、任性的泼猴。谁惹他不快,二话不说,上手就打,却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他这样的行为的后果。就如当时他大闹天宫,悟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他想要玉帝这个位置,就直接将天宫大闹了一顿。西游的过程也相当于是对他的一个历练,若是他跟随唐僧尝遍这世间凡俗,或许会克服自己的顽劣、任性、易怒,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其次是猪悟能,又名猪八戒。在文中最初对于猪八戒的描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却因酒后戏弄嫦娥被贬下凡,不幸投胎成了一只猪。当观音菩萨找到他,和他好好讲道理时,猪八戒却抱怨这世间不公,说还不如随便抓个路人吃了。这次西游,也是让猪八戒看到这世界上除了贪婪的欲望之外,还有更多值得珍惜的美好。
然后是沙悟净,其名沙僧。在文中初始受罚被贬下凡的原因是因为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在后续的取经过程中,他也十分莽撞,粗心大意,不仔细思考就行动。而这个取经的过程正好可以教会沙悟净多一些心眼,克服莽撞、粗心,让自己真正聪慧起来。
还有白龙马,原是东海龙王敖闰之子,却因为纵火烧了陛下的明珠被绑在柱子上受罚。观音菩萨在路过时将其救下,并要求他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白龙马和沙僧一样,是一个不分轻重,以自己的性子为乐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陪唐僧去西天取经也是同一个道理,去在经历的苦难之中吸取教训,学会“凡俗”,至少要更加沉稳一些。
最后则是唐僧,唐僧虽然说是在佛学心灵洁净的学问方面达到了比较高深的境界,但正是这对世间无比单纯的想法才导致他在取经的路上遇到那么多妖怪却仍然毫无戒心。取经路上相当于是让唐僧看穿着世界的善和恶,不要善恶不分,误伤了善良的人,却对恶人毫无防备。
总之而言,去西天取经的历程是见证故事中五人成长的一个过程,各个角色都有不同需要改善的缺点,而尝遍九九八十一难正是让他们成长的方式。这就是如来这位幕后大boss对他们的终极考验和帮助吧。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篇5
这次寒假,我阅读了《西游记》。不,阅读一词在字典释义为看(书或报),并领会其内容。因为我看的《西游记》是原著,所以我虽然略知其大概的情节,可要把它深刻的领会却难以做到。
这本《西游记》使我知道了更详细的“师徒四人取经记”。唐僧过度仁慈、善恶不分,但他取经的信念如此坚定;孙悟空毛手毛脚、好名气,可他嫉恶如仇、聪明灵活;猪八戒好吃懒惰、爱占便宜,不过他吃得起劳动的苦,在“取经团伙”有危难时也会出“鬼点子”;沙僧不仅不怎么打妖魔,而且很少能弄出大事情,好像他并没有什么用,可是细一想,沙僧一路来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挑担子,忠心耿耿地为“取经团伙”着想取;白龙马好像真没什么用,就驮着唐僧,但是,一旦三个徒弟不在,它也会出一份力的。
看了《西游记》,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我也不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狮驼岭伏三魔”,这次事件占据了八十一难中的四难,其小妖数量是整个《西游记》中最多的。整个故事一开始就有太白金星来提醒孙悟空这伙妖魔的神通广大,孙悟空变成小钻风,一路来到老妖魔的老巢,然而不小心露出马脚,被三妖魔发现,随后被困阴阳二气瓶。孙悟空逃出来后用巧计制服老妖魔,二妖魔也出战,同样被打得落花流水。三妖魔假意让唐僧四人通过,中途除了孙悟空都被抓走了。最后孙悟空请如来帮忙才打败了这三只妖魔。
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老妖魔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二妖魔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三妖魔的外甥是如来!一般妖魔鬼怪被降服后孙悟空定会打死,然而一旦谁跟哪位神仙、菩萨、佛有关系就只能饶其性命。在《西游记》中与妖魔有关系有地位的神仙似乎没人指责,区区几次的指责,大都是孙悟空说的,有权利的后台几乎没人敢说,像孙悟空这样的少之又少。
设想当今难道没有“后台硬”的恶势力吗?我想到了有些学生欺凌弱小的学生,然后还凶神恶煞的警告别人自己的哪个亲人是什么地位,不能告老师。那些学生听到之后,只好把苦藏在心里。有少数时候,就是告老师,都无济于事。
我希望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和谐的,人们能敢于接受错误,敢于指出错误,不用自己的权力或财富来做有害于民的事。还有一点,孙悟空与妖魔斗智斗勇,且聪明善变,不惧困难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西游记》给我带来了太多太多,我真感谢这本书充实了我的生活!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篇6
第一次翻开《西游记》这本书,我就被其跌宕起伏、精彩离奇的故事吸引了。它主要围绕孙悟空等人保唐玄奘前往西天求经的故事而展开。西行的路上,他们降妖伏魔,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极具个性的形象。英勇神武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的猪八戒,永不退缩的唐玄奘,还有各显神通的神仙妖魔……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孙悟空。
在孙悟空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孩的成长。一开始的他桀骜不驯,自命不凡,于是闯入天宫,将天宫闹得一团糟,誓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后来如来出现了,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调皮的孩子受到了惩罚,可内心却满是不服气。经历了五百年的风吹雨打后,他的性子便渐渐磨平,终于变得成熟稳重。最后,他在观音的点化下,带着满身的忠义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经之,一路披荆斩棘,守护唐玄奘取得了真经。这样的孙悟空多么像正在成长的我们呀。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一开始我们像孙悟空一样迫切地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闯入大人的世界。可在现实面前,我们又遭受了严厉的惩罚,最后在父母老师的帮助下,变得沉稳而懂事,慢慢收获自己的硕果。孙悟空的经历让我知道,我们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不断去闯荡,去经历,就一定会有最美的收获。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拼搏的双手中。《西游记》在我眼里不仅仅是一部神话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德,一种成长。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