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心准备的教案能够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撒花瓣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撒花瓣教案篇1
对生字的教学我是这样看的。
汉字的学习有好多种形态,比较常见的是音形义三缕胡子一把抓,读读音,辨辨形,书书空,强调一下笔顺,完了再理解下意思,组几个词,或者造两个句子。这是约定俗成的,大家这样做已经好久了,从没人质疑一下是否符合汉字的识写规律。以上这种约定俗成的法子就是大家思维形成定式的结果。其实,把眼界看得再宽些,汉字的识写无时不在进行中。在朗读初期,汉字的音形义已经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痕迹,这时,音是最深刻的,形次之,义再次之。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数量的增加),汉字一遍又一遍在眼前出现,音由于掌握较易,形的记忆便逐渐成为主角,对于义,也由于阅读时对语言环境的熟悉而约略知道个大概。可以说,在反复阅读多遍后,许多的学生已然可以无师自通的识了不少生字。这种时候再来组织生字教学,怎么可能使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呢?并且,学生在这堂课掌握这些生字,看似默写出来了,实际上是一种“假相”不多久就会忘记。真正的汉字识写是在应用之中!汉字在学习之后如不加以反复应用,长久不见,它还会变成生字的。为什么冷僻字难写难记,那是因为你老是见不到它。为什么大家只要正常学习都会掌握3000左右常用字,那是因为你学习之后总在用它,看书,遇到它,读报,遇到它,走大街上看广告,也遇到它,就是看个电影字幕,也遇到它,这样久而久之,多难的`字记不住啊?所以,汉字的真正掌握在你反复的运用,并不在于你课堂上如何费心机施巧法,而在于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多读,多看,多用,自然就记住了。
汉字的识写形态既然是多样的,那么小语课堂非要第一课时学习生字也就大可不必。读书时不是识字吗?一篇课文在各种问题牵引下,学生要在嘴里眼里过多少遍呢?这难道不是识字?非要正正规规的先音后形再来义才叫生字教学吗?一些结构较简单明晰,音节单一的字我看不必费力,大胆放给他们自学便是,抓住难写易错易混的字进行点明强化一下足够。我们真该在生字教学上学学古人。举个例子也许没有普识价值,但可以说明汉字识写的特点。《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小时侯舅父口授《琵琶行》,她楞是凭记忆给记住了。后来她见到一本书中有此篇,就按照声音挨个认字,居然也识了字。后来渐渐学会吟诗填词,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要知道,那个时代可是不允许女子习文断字的啊。
学习汉字不应该“断章取义”,不能离开文本的大背景,集中音形义识写固然效率高,但如不加以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其效果不会好的。因此说,只要时机允许,随时随地就是汉字识写的时间。没必要限定在第一还是第几课时。
撒花瓣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精读2—11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2、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贺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老师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地读,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读懂、读好。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读好。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着重点。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哪些词?(学生谈想法)你为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词?
(评价:你读书真有办法。抓住了重点词,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通过抓住重点词,我们体会到小女孩很珍爱这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3—10自然段。
1、小女孩既然这么爱花,但为什么要摘花瓣呢?这使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文,看看谁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2、生速读,交流原因。
3、这位同学找得真准,抓住小女孩说的话找到了她为什么摘花瓣的原因。
4、小女孩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门前的花,按理说这是不对的,但是作者却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的3—10自然段,这次要特别注意一下人物的语言,若你以为必要,还可以画一画。
5、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
⑴做错事知道错,(从“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她注意了小女孩脸上的表情,的确是这样,“表情也是一种语言”我们读书时也要注意。(板书:表情也是一种语言)
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错了呢?(低下头不好意思)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
你吐字很清楚,如加上表情就好了,快速把这句话记下来,再读一读看。
⑵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你能抓住人物语言来理解,把刚才学的方法用上了,你真了不起,你能把自己当作小女孩读读这段话吗?
你能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关心,谁还能再读好一些(指名读)你还读出了对妈妈的爱。
⑶小女孩的懂事还体现在哪儿?
(听爸爸的话)
你注意到小女孩说这段话时的表情了吗?(出示)质疑:(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难过。)
那你来谈一下(评价:你谈得真好,谈出了小女孩对爸爸的思念。)
除了思念,还包含着什么感情?
(如学生说不出,引导:妈妈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知何时康复——还包含着对妈妈病情的担心。)
奖励你来读一读。
(引导:小女孩没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来摘花瓣,本以为作者要责怪她,还这样关心她——小女孩很感激“我”)
那你来读读看呢?
几句很朴实的话,却蕴含着对爸爸的思念,对妈妈病情的担心,对“我”的感激,这都是我们反复读,细细品味才体会到的。
6、同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一下。
指3名学生分角色读。
指2名学生分角色读。
7、你们看,小女孩这么懂事,这么可爱,你们想对她说点什么吗?(生说)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
3、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都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4、作者第二天早晨便从集市上买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
5、当作者把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他母亲会问些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
生说。
6、作者送花给母亲,也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透过那飘着淡淡香味的花瓣,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灵。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妈妈,我们是妈妈心中的小太阳,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
2、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3、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4、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六、拓展与作业。
伴着月季花的清香,三八节我也想给自己的妈妈送去一片花瓣,还在上面写下了一首小诗:
妈妈是绿叶,
我是花瓣。
是您给我美丽、清香,
是您使我快乐、成长。
让轻风捎去我的心声,
妈妈,我爱您!
你是不是想乘着三八妇女节的到来给你的妈妈送上一片花瓣?
请同学利用老师课前发的纸自己设计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写对母亲问候的.话或小诗,并送给你的母亲,祝她们节日快乐!
撒花瓣教案篇3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6课《花瓣飘香》。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十年教书,百年树人。作为我们教育者,怎样去塑造孩子们那还不成熟的心灵,不但要言传身教,通过课文学习而授之于理,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花瓣飘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说教学设计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撒花瓣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
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三: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撒花瓣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仔细聆听,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2.合理想象,以移情体验的方式生动地描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挂图第16号,一段舒缓的音乐,事先在黑板上用蓝色纸贴成一条“小溪”,花瓣。
活动过程
(一)花瓣儿“鱼”的故事
1.出示花瓣,这是一片美丽的花瓣,一阵风吹来,花瓣飘落在小溪里。
2.教师将花瓣贴在“小溪”背景中,简单添画后,使花瓣变成花瓣儿“鱼”。
3.花瓣变成了花瓣儿“鱼飞到小河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来听听花瓣儿“鱼”的故事。
4.以舒缓的.音乐作背景,结合挂图一,声情并茂第讲述到“小溪就变成一条香喷喷的小溪了”。
5.谁把花瓣送到了小溪里?花瓣儿“鱼”是什么变的?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语言来描述。
6.自从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变成一条怎么样的小溪了?
(二)美丽的花瓣儿“鱼”
1.结合挂图二,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2.人们为什么舍不得捕捉花瓣儿“鱼”?
3.为什么花瓣儿“鱼”想离开小溪了?
4.花瓣儿“鱼”离开小溪回到树上,又变成了什么?
5.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故事录音。
撒花瓣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学习优美而形象的描述语言。
2、鼓励幼儿根据散文美妙的意境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活动用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花瓣儿“鱼”引出活动
1、出示花瓣儿“鱼”。这是什么?春天来了,桃花、梨花、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风一吹,会发生什么事情呀?
掉下来,会掉在那里呀?花瓣在水里飘游好象什么?(引导说出像鱼)
2、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奇妙的事儿吗?
二、基本部分
欣赏散文
1、老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第一遍。
(1)提问:花瓣儿飞到水里变成了什么?花瓣儿“鱼”漂亮吗?有什么颜色?
(2)这篇散文的名字就叫《花瓣儿“鱼”》,我们再来看看花瓣儿“鱼”在小溪里的美妙故事。
2、分发幼儿用书,请幼儿看书11页。
3、老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欣赏散文第二遍。
4、提问: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散文的.名字叫花瓣儿“鱼“)
师提问:散文里说了什么事情?
师提问:这条小溪为什么变成了彩色的小溪?
师提问:花瓣儿“鱼”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舍不得捕捉花瓣儿”鱼”?
师提问:春天又来了,花瓣儿“鱼”又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师提问:花瓣儿“鱼”快乐吗?你喜欢花瓣儿“鱼”吗?为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5、请幼儿合上书,边听老师朗诵散文边想象花瓣儿飞向小溪,变成了花瓣儿“鱼”快乐的情境
撒花瓣教案篇7
一、导入
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月季花)它是什么样的?摸一摸,闻一闻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
2一起读课题:花瓣飘香
二、整体感知
1先请小朋友们来欣赏欣赏课文(课文动画)
2还想听吗?再听一次,跟着电脑里的阿姨一起小声地读读
3小朋友读得真认真,现在请学着阿姨的样子自己读读课文,一会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老师,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出示板书:懂事)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
5别着急说,学习小组互相讨论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过渡:看到很多小朋友讨论得热火朝天,老师真高兴,谁第一个来说说(指名回答)
三、学习2-10小节
a生若找出第7小节(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会高兴的。)
1指名回答
2还有谁也找到了这一句,你也来读一读(看着大屏幕读)
3你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让妈妈高兴,关心妈妈)
4大家也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细细地品位,你们一定也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
5谁能把它读好吗?你来试试
6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从这一段中我们读出了小女孩的懂事,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
b若学生回答第5小节(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1你找得真准,奖励你再读一次(看着大屏幕)
2读得很有感情,谁能读得更好的?
3你读得真好!告诉大家,你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呀?
(我注意了前面的提示语,要低着头不好意思)(老师点一下课件)
4是啊!这可是阅读的好方法呀!同学们可要记住哦!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
5老师发现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了“舍不得”这个词,小女孩为什么会舍不得摘整朵花呀?
6同学们看,这六个小点儿是什么标点符号呀?(省略号)
7看来小女孩还有话没说完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她还回说些什么?你能把她的话说完吗?[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花儿也是有生命的,这花儿多美呀,应该让大家欣赏)
8多么懂事的小女孩呀!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9你真会读书!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试试!
过渡: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c若回答第9小节(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1你也来读一读!(看大屏幕)
2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女孩的神态!(点课件: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3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4别急着举手,把这一句仔细读一读再回答!
5你来说!(担心妈妈,思念爸爸)
6是啊,小女孩担心着生病的妈妈,又思念着生病的爸爸,她怎能不难过,怎能不流泪呢?
7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品味一下小女孩的懂事。
过渡;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d若回答第3段(出示:小女孩拿着花瓣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1生读句
2请同学都来读读这一句,想一想,小女孩之所以会不知所措,惶恐,是因为什么?(知道错了)点课件,出示:不知所措,惶恐
3是啊,可见小女孩的确很懂事,这句话该怎么读?谁愿意的?要注意小女孩的神态!(看着大屏幕读)
4男生来试试!女生注意倾听!
5女生也来比一比!读得更好了!
e学习第2段(出示第二段)
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从第二段中看出小女孩的懂事的?请看大屏幕,细细读读第二小节,看看谁读得最仔细!
2请大家再读读第二小节,看看小女孩是怎么摘花瓣的?
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指名说(俯下……)
跟老师读一读
5大家找得真准,读这一段时可要突出这些动词呀,你去读读看!
6现在你能把这段读好吗?谁来读?(指名读)
7读得真好!想一想,从哪儿能看出小女孩懂事?自由读读这一段!
8指名说
9你们真会思考!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思,这可是我们阅读的`好习惯呀!一起来读这一段!
过渡;读到这儿,我们忍不住要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点板书)
四、分角色朗读2-10小节
多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呀,谁也不忍心责怪她,请同学们读读2到10小节,一会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1自读
2全班分角色朗读
(1)选两个小朋友读,其他小朋友读旁白(点评)
(2)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那份浓浓的深情
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老师读旁白
五、学习第11小节
1这小花瓣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感动了文中的“我”,轻轻地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2从你们深情的朗读声中,老师相信你们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人世间最纯真,最动人的爱!
六、质疑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个懂事的小女孩,读一读整篇课文,这一次要边读边思考,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交流讨论(选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讨论)
(你会读书了,都读出问题来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还重要!)
(你的问题真有价值!请同学再仔细地听一遍!我们来讨论讨论帮他解决!
当然还有很多小朋友提出了问题,课上时间有限,我们课后再来交流、讨论。
七、总结
1多么动人的爱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美丽的小诗,请小朋友们欣赏,也可以跟着一念一念。(出示诗)
2小朋友,你们对这个小女孩认识了吗?了解了吗?哦,我们都深深地了解了这位小女孩,她的确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点板书)
3这美丽的小花瓣一定也飞进了你们的心底,你们要怎么做个懂事的孩子呢?(生说,没时间就不说)
4把你的设想写在花瓣上!
5请你上来读一读!贴在黑板上
6真是一群懂事的好孩子,老师仿佛也闻到了花瓣那淡淡的清香了!还有的小朋友也写得非常好,下课后我们再交流。
7老师真高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是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可要落实到行动上哦!下课!
撒花瓣教案篇8
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首献给妈妈的小诗,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了妈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诗句。
请全体男生读,女生做评委。(点评)
读出对妈妈的感恩、对妈妈的爱。小诗语言优美,我们一起把感受读出来。(全体读。)
假如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苗,
妈妈,您就是那肥沃的土地,
让我茁壮成长......
假如我是一颗小星星,
妈妈,您就是那广阔的天空,
让我发出光芒......
假如我是一匹小骏马,
妈妈,您就是那辽阔的草原,
让我尽情奔放......
妈妈,我爱您!
假如我是一根小雪糕,
妈妈,我要给您带来
夏日里的凉爽......
假如我是一条小围巾,
妈妈,我要给您带来
冬天里的温暖.....
妈妈,我爱您!
妈妈,您的爱是多么无私,
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却从来也不求回报......
妈妈,我爱您!
(很懂事,很深情,我被你们的朗读感动了。)
花瓣飘香
一、复习导入 7’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2.请大家回忆一下,文中的小女孩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请你试着用上“为了”这个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懂事 爱花 孝顺妈妈)
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
4.[过渡]请默读课文的2—10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认真读读,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女孩懂事的?(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教师巡视指导。)
二、精读指导
大家都很投入地在学习,来展示你们的读书成果。交流画到的句子。
(一)感悟“爱花”的女孩 8’
1.(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为什么说这个句子能看出小女孩懂事?说说你的想法。(说明她非常爱花,也爱母亲。板书)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作者通过一些重要的词语写出小女孩懂事。继续睁大发现的眼睛找一找。(俯 小心 一片 双手捧着)(课件红色显示)
师: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能不能再小心一点。(指名读——齐读)
2.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谁来读出“不好意思”的语气,我想问问你小女孩,你为什么感到了不好意思呢?(未经主人同意摘花,感到羞愧,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女孩话语中省略的句子我们通过想象来补一补: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如果整朵花都摘了……(花儿就会失去了生命,非常可惜,人们也就欣赏不到这美丽的花儿了。)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二)感悟“孝顺”的女孩 9’
我们继续交流描写女孩懂事的句子。
1.(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作者终于明白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什么?(送给生病的妈妈,希望妈妈高兴,病快点儿好起来。)小女孩对妈妈非常(爱,孝顺)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2.还有哪个句子也能看出小女孩的孝顺?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自由读,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请告诉我你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生:我看到其他孩子在假期都有爸爸陪着我,而我的爸爸不能陪我。我很想他。
师:这是思念的泪花。
生:我在介绍时想到我的'爸爸虽然是不在身边,但他是为保卫祖国的边疆而去南沙当解放军的,我感到很自豪。师:这是自豪的泪花。
生:爸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我做到了,我还学会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呢,妈妈身体马上就会好的,我很高兴。师:你流的是高兴的泪。
生:我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病了,我真担心她的身体。
生:我想到以前惹妈妈生气了,我很后悔。
师:带着我们各自体会到的情感,深情朗读这句话。(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感悟“知错”的女孩 2’
(出示)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师:惶恐两个字的偏旁都和“心”有关,意思就是心里感到害怕。小女孩害怕什么?心里怎么想:( )小女孩很紧张,很害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很尴尬。用文中的词语形容(不知所措)。
(四)感悟“亲切”的“我” 7’
1.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写出小女孩的“懂事”,我想请两位同学和我合作读好这段对话。
为了对话的完整,我做了小小的改动。邢佳铭 黄冬梅(师生分角色朗读。)
2.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怎样的态度和感情?亲切 爱怜
3.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指名读。)宋嘉雯 施林琳 毛嘉磊
4.师: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一起读第十一自然段。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和对她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能理解是为什么吗?
三、总结提升 7
1.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飘香”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师(总结)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四处传播。我想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花瓣飘香》。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吟诵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yè)
露珠在花瓣上闪烁,
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
心儿在幸福中欢腾。
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
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
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2.分析父母的形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质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3.写话(二选一)(课外作业)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我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把花放在了阳台上……
撒花瓣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大班舞蹈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