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方案中,预算规划要详尽,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完整的活动方案的意义在于帮助组织者保持高效沟通,提升整体协作效果,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对称方法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风筝。
2、 通过观察美丽的风筝以及教师的范画,明确自己的装饰想法,敢于用简单的图案装饰画面。
3、 在绘画过程中能和父母相配合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活动准备:
1、 风筝范画两张(燕子风筝、蝴蝶风筝),白色风筝面一张。
2、 家长和幼儿准备卡纸、剪刀、记号笔等工具。
3、 彩色蜡笔人手一盒。
4、 悬挂网一张,并装饰有太阳云朵等。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图案,你喜欢哪个风筝,为什么?
二、 和家长讨论制作什么样式的风筝,并合作剪出风筝的轮廓。
三、 观察风筝,回忆学过的装饰方法。
1、 教师出示风筝范画,引导幼儿欣赏并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它是怎样装饰的?(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的)
2、 教师出示白色风筝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装饰风筝呢?你想怎样装饰。
四、 师幼共同讨论,探讨多种装饰方法,。
五、 家长与幼儿合作设计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
六、 评价展示作品。
将制作好的风筝悬挂在网上,让风筝像在天空中飞一样。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背景:
为了配合学校德育处举办的“厉行节约,以俭养德”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为了丰富我班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特举办这次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手工小制作比赛。
二、活动目的:
1、“变废为宝”手工小制作比赛活动通过自制作品的方式,利用不同的废旧物品,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
2、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留意、关注并观察周围的事物,体现环保意识。在“垃圾”到“作品”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同学们不断创新、大胆尝试,使同学们感受到废旧物品的用途和组合创新,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组合创新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学会发现美,懂得欣赏美,勇于创造美。
三、活动对象:
聋部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1、活动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0月31日
2、作品创作比赛阶段:20xx年11月1日-11月16日
3、作品上交评比阶段:20xx年11月17日召开现场评比会。
五、活动评比地点:
聋部六年级教室
六、活动评比要求:
要求同学们要用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作为原料,制作出展现环保、健康向上的作品,比赛材料请各选手提前做好准备。
1、材料来源于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体现环保价值。30%
2、设计合理,美观大方结实,具有可观赏性。30%
3、作品富有创意,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40%
七、活动评比过程:
1、课件出示活动方案。
2、同学们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简要说明,同学们现场打分。
3、收集打分情况评比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颁发奖品。
4、教师总结:这次活动很大程度的推进了我们班第二课堂的发展与建设,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同学们的创造和动手能力,今后我们应多开展这类有益于同学们自身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尽管此次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活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作品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缺乏创造性。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同学们应该开阔思维,敢于创新,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争取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5、活动效果:
6、经验总结: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篇3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我校专门组织实施小学生手工制作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得到有机的结合,有效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心灵手巧,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意识观念。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开拓创新,积极思考的能力。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领导小组总负责人:
金蓉各班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
15周
五、活动安排
1、各班班主任老师统筹安排本班的手工制作。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2、每班一个主题,学生所需材料自行准备。
3、认真对待,力使作品质量较高。
4、在制作过程中请尽量收集学生完成手工制作的照片。(可以是和家长、同学、老师共同完成的照片)
六、教学方法
1、鼓励式教学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包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后第一反应即“我不会”,针对学生的胆怯心理,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这句话改为“我能行”。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我真棒”!在实践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进步不断鼓励:你真棒!从而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2、启发式教学
我们手工制作的教学可采用,“看一看”首先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实物。“想一想”通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制作过程以及相关方面的思维扩散。“说一说”让学生说出自己制作的想法,并做到条理。“做一做”通过动手实践,做出自己的作品。“乐一乐”学生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怀有快乐的心情。
七、教学特点
1、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培养。
2、动手能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培养。
3、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因此,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受益终生。
4、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学中主张给孩子留下的永远是问号,而不是句号。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会主动学习。
八、作品展示时间
本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进行全年级手工作品展示活动。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看图制作小风车,提高动手能力。
2、 在教师剖析范例的情境下,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采用例推的方式,观察制作风车的图示。
3、 在制作的过程中,积累操作的经验,尝试有目的地解决困难。
二、 活动准备
风车范例、正方形纸、剪刀、铅笔、钉子。
三、活动过程
(一) 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1、 这是什么?你想做一个风车吗?
2、 做一个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呢?
(二) 剖析风车,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并尝试用图示来表示。
1、 教师将完整的风车的样子画在黑板最后的位置上,并剖析第一步,将固定的钉子取下,“你们猜猜这只风车会变成什么样子?”
2、 教师打开一个三角形的角“风车现象变成了什么样子?”“那我们用什么样的图示表示出来呢?”
3、 逐一探索风车的制作过程。
① “如果将几个角都打开,你们会看到什么呢?”
教师打开所有的角“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什么形状的?”
② 这一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应该画什么呢?怎样表示这些剪开的开口?
③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剪的位置。
④ “在开口未剪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用怎样的图示表示?
⑤ 教师将图示按正数的顺序编好,帮助幼儿重新整理完整的制作过程。
(三) 幼儿看图示制作风车,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 游戏活动:风车转转转
带领幼儿拿着制作好的风车到户外活动。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废弃的塑料袋、泡沫用口等属于白色污染,知道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了解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4、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什么叫“白色污染”。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2、教学难点:认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引起学生对白色污染现状的关注,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活动准备
1、塑料袋、泡沫饭盒和纸盒、纸袋、布袋若干。
2、无处不在的白色垃圾图片
3、教学挂图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生活经验谈话,引发活动。
(1)出示塑料袋、泡沫饭盒,教师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人们在什么时候会使用它们呢?
(2)教师:“人们为什么都喜欢用这些物品?”
2、认识塑料袋,泡沫用品难以分解、处理的特性。
(1)引导幼儿思考将布袋、纸袋、塑料袋丢弃到自然环境中,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小结“纸袋和布袋埋在土壤中会被分解掉,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而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却不容易分解,又很难处理,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
3、观看教学挂图,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
(1)幼儿观看教学挂图,了解塑料袋和泡沫用品到底会产生哪些危害?
(2)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阅读发现。(这些东西,如果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如果被动物不小心吃掉的话,可能会因消化不好而导致死亡,人们如果长期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会影响人体健康,如果焚烧这些垃圾,会污染空气,
(3)小结:废旧塑料包装会产生很大的危害,由于这些塑料袋、泡沫用品大部分是白色的,因些人们把它们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4、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1)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减少白色污染,鼓励幼儿开动脑筋,交流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如购物时自带纸袋,制造出能分解的塑料袋等。
(2)小结: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科学家们开发了对环境污染少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商家也开始减少这些物品的使用量。小朋友们也应该从现在做起,不乱扔塑料袋、泡沫用品,减少白色污染,人人都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3)一起制作纸袋。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篇6
一、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2日
二、活动组织人:
王静
活动小组:大班年级组及大班家长委员会成员
三、活动内容:
亲子手工大赛
宝宝和家长手拉手结对成家庭组合,1小时的规定时间里地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四、活动准备:
1、各班教师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帮助家长自由组成参赛队(三个家庭一组)。
2、指导家长收集废旧材料并提前商讨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的材料进行设计手工制作(可以做成样品或绘制成图样)。
3、活动小组成员在幼儿园内布置安排场地,竟可能的提供工具。
4、准备:标签、选票、篮筐、十张桌子、照相器材等。
五、活动安排:
1、2:00—2:15入场,宣布第二届亲子街手工大赛开始。大班幼儿律动表演。
2、2:15—2:30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介绍评比方法及统计员。
3、2:30—3:30各家庭组合手工制作。
4、3:30—4:00请中班幼儿入场投票,统计员统计结果。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篇7
设计意图:
传承和弘扬民族的本土文化,是当今幼儿教育特别提倡的一门课程。然而,舞是狮我们家乡传统的民间文化,尤其是簸箕狮,几乎每个大家族就有一个舞狮队,每逢喜庆佳节都能看到那舞狮的热闹场面,舞狮家喻户晓,对于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同时,许多家长心灵手巧,精通“十字绣”的技能,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家长资源,利用家乡传统的民间文化,设计了特色的美术创作亲子活动《制作簸箕狮》,把“十字绣”的技法引申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让家长与孩子互相合作,共同创作,体验了亲情互动的乐趣;让本土民间文化在孩子身上得到传承,并在美术活动中体验、交流和表达民间文化,获得满足、愉悦的情感,体验创作的快乐,提高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运用绣、粘、缝等技能制作簸箕狮,感受、体验民间文化。
2、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亲情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漏空的竹簸箕,各种颜色的毛线、广告纸(不干胶),广告彩条布,针、剪刀、棕须、树叶、钩线笔等。
2、《好日子》录音带,《舞狮》的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情景渲染,激发兴趣
1、老师播放《舞狮》的录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狮的名称是什么?从而导入主题。
(二)亲子互动,想象设计
1、老师出示不同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狮子的不同材料、构造和制作方法。
2、亲子讨论:
(1)制作什么样的簸箕狮?采用什么材料、什么装饰方法?
(2)亲子间怎样分工合作?
(三) 教师示范,传授方法
老师示范簸箕狮的制作方法。重点讲解绣的装饰方法,以及各部位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制作过程:先在漏空的簸箕面上画好狮子的五官→亲子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方法共同装饰五官(装饰时亲子间根据装饰方法的难易程序进行合理分工)→再装饰狮子面部周围的鬓毛→最后用广告彩条布缝制狮子的身体。
(四)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1、构图合理,五官尽量画大。
2、合理分工,互相合作。
3、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且节约材料。
4、制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狮子。
(五)亲情合作,尝试创作
1、幼儿与家长合理分工进行创作。
2、老师全面观察指导,重点指导绣的技能的运用和协调亲子间任务的合理分配。
(六)成果展现,体验乐趣
老师播放《好日子》音乐,亲子间一个扮狮子,另一个扮逗狮子的人,随着音乐玩“舞狮”,共同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活动延伸,增加乐趣
请较有“舞狮”经验的家长表演“舞狮”,分享乐趣。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篇8
活动来源: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一个传达爱的日子——母亲节,但随着文明的'进步,这种根深的情感,却被快节奏的生活慢慢代替,人们不再有时间去大声的说出自己的爱,渐渐的人们也就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爱,至少,当母亲节这样一个温馨的节日,人们能够想起,却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表自己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一个人生命的源泉,对于幼小的孩童而言,因为这些爱,生活才变得如此的柔软和温馨,因为这样的爱,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因此,我们开展了以“爱。言”为主题的母亲节活动。
托班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行为表现爱自己的妈妈。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一:学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等爱的鼓励的话。
活动二: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情,用相机或者dv记录下来,主任老师编辑到一起,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
活动三:制作一张简单的小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
小班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说出对妈妈的爱。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养幼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一:dv拍摄,幼儿将自己想说的话用dv视频记录下来。
活动二:手工康乃馨。
中大班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5月8日是母亲节。知道母爱的伟大。
2、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一:《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语言,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
活动二《我的妈妈》绘画,将妈妈的样子用画笔画下来。
活动三:《我给妈妈寄封信》,选择一个妈妈可以收到信的地址,给妈妈一个惊喜。
活动四:《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和妈妈定下一个属于只两个人的约定。
集体活动:
1、许愿树:将所有的爱全部都写在树上。让树实现我们的愿望,传递我们的爱。
2、爱的录音:将一些好听的母爱歌曲记录成mp3。
3、周末派对:以“母爱”为主题开展。通过歌曲、朗诵、亲子合唱等形式开展。
手工小制作活动方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