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程内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编写的教案可适当增加游戏化教学的元素,,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公倍数的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公倍数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吧,我叫到学号的同学请起立,看看谁的反应快。(课件出示: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是6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请站起来两次的同学再次起立,依次报出你们的学号。
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站起来两次?
生:因为他们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公倍数的问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报数游戏,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 回忆学习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公因数的?
生:先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从这些因数中找出相同的因数就是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游戏中4和6的公倍数问题。
2. 自主探究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找出4和6的公倍数。
3. 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间互相讨论。(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4. 小结概念,课件演示集合图。
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公因数,这里让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很快地认识到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请用你想到的方法找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集合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或者8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6 的倍数呢?
师: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8和24 15和25
三、课堂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3和9 5和10
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独立作业:数学书71页2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等等。
板书设计:
公倍数的教案篇2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3、4、5、6*题。
公倍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16张,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的方格图、红棋和黄棋。
教学过程:
复习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与倍数有关,这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同学们还记得吗?
那谁能连续的说几个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呢?
看来大家四年级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继续研究关于倍数的知识。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在投影仪上摆出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以及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和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请大家猜猜看
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黑板上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上面的长方形纸片可以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和正方形,但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板书:6÷3=2,6÷2=3)
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在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板书:8÷3=2......2,8÷2=4)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生可能的想法:
⑴、能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
在学生回答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⑵、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如果学生说不出这一点,可提问: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
3、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倍数。(板书: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8不是2和3的公倍数)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可能想到的方法:
⑴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⑵、先找出6和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⑶、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第⑵种和第⑶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哪一种方法简捷一些?
2、明确6和9的最小的公倍数是18后,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完成课题板书)
3、用集合图表示。
说明: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先出示一个圈,表示6的倍数。想一想,里面可以填哪些数?旁边一个圈,表示9的倍数。想一想,里面可以填哪些数?指出:6和9的公倍数要填在两个圈相交的部分。想一想,里面应该填哪些数?
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做“练一练”
要求:(出示数表)先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然后填空。
集体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是10的倍数,个位是0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做练习四的第1题
要求:把50以内6和8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题目下面的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条件呢?
2、做练习四第2题
要求:先在表中分别写出两个数的积,再填空。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做练习四的第3题
要求:自己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找的,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游戏活动
要求: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出示练习四第4题:红棋每次走3格,黄棋每次走4格。你能在两种棋都走到的方格里涂上颜色吗?在小组里先玩一玩,再想一想。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公倍数的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习 :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公倍数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习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1)2和8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的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公倍数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 诗的教案推荐7篇